杰夫-昆斯
讲座前杰夫-昆斯(中)在中央美术学院院长潘公凯(左)和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王璜生(右)陪同下参观美术馆展览
等待入场的学生
2012年3月21日晚6点半,《杰夫-昆斯:1978以来的艺术创作》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学术报告厅举行。
杰夫·昆斯 (Jeff Koons) 是美国当代著名的波普艺术家。作为波普艺术家,杰夫·昆斯的不锈钢雕塑作品《悬挂的心》曾在纽约拍出2600多万美元的高价,创下了在世艺术家的成交价新纪录,他也成为拍卖场上作品最值钱的在世艺术家。很多人认为,杰夫·昆斯在很大程度上继承了安迪·沃霍尔商业艺术家的身份,将波普艺术推向极致。
在得知昆斯即将举办讲座这个消息后,记者心想杰夫-昆斯作为在国际上著名的艺术家,第一次来到中国做讲座,肯定会被围得水泄不通,所以记者提前于当天下午5点就到达了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正好碰到中央美术学院院长潘公凯、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王璜生正陪同杰夫-昆斯参观美术馆的展览,记者也有幸第一次见到了杰夫-昆斯:西装、领带、皮鞋,一如我们从网络上见到的装扮。
在跟随杰夫-昆斯他们参观完展览之后,记者直奔美术馆学术报告厅,长长的队伍让记者看了不寒而栗。同时从美术馆工作人员那了解到,此次讲座对人数做了限制,“报告厅座位是385人,加上过道,可容纳400余人;报告厅外的阶梯上放大屏幕,可坐200余人,总共也就能容纳600人左右”,所以很多学生被挡在了美术馆外。
6时3刻左右,潘公凯院长首先对这次讲座做了介绍:“这次讲座主要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由昆斯本人介绍自己的艺术道路和艺术思想;第二部分,与杰夫-昆斯继续讨论其作品中艺术与现实边界的问题”,讲座也在潘公凯的主持下正式开始。
杰夫-昆斯作品
骑海豚的卡琳娜
“我的艺术不是判断的艺术,而是接纳的艺术”
“我1955年出生在美国的宾州,我有个姐姐,她做什么都比我好。直到我三岁的某一天,我父母对我说:‘杰夫,这是你画的吗?’这让我觉得,我可以有一件事比我姐姐做的好,我在这个家庭里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杰夫-昆斯这样开始了介绍自己艺术创作历程。
随后,杰夫-昆斯详细地介绍了自己接受的艺术教育和各个时期的艺术创作,从《悬挂的心》、《沐浴》、到《郁金香》、《大力水手》《骑海豚的卡琳娜》,他详细地介绍了自己当时创作的思路和想要表达的观念。在长达一个小时的介绍中,整个报告厅都显得安静而有秩序。
在介绍的最后,杰夫-昆斯从自己的创作经验出发,表达了对于年轻艺术家的期待:“在做的各位年轻艺术家,从我创作的经验出发,我想跟你们强调的是,你自己才是唯一可以信赖的,追随你自己的兴趣,然后你才会发现属于你自己的艺术。
今天晚上,我介绍了各个时期的作品,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是运用现成品创作的,我之所以一直着迷于现成品,是因为它对我来说有特别的意义,现成品就意味着接受。
对我来说,我是经历了这样一个历程:从自我接纳转向接纳世界、社会。我对物体本身并不特别感兴趣,我感兴趣的是这样一种欲望,首先是自我接纳,然后对外界的事物发生兴趣,最后接纳世界、接纳他人。
我所创作的艺术不是关于判断的艺术,而是关于接纳的艺术,我认为接纳是艺术的最高阶段。
作为一个艺术家,每天当我醒来的时候,我都想做真正想做的。当有一天死亡来临的时候,可能一切事情都变得很轻灵,能让我很清楚地看清我的艺术姿态。我们现在存在着对于评判的巨大焦虑,而一旦我们去除了这种很迫切地做出评判的时候,我们就有能力接纳,走出西方的哲学。”
杰夫-昆斯与潘公凯交流
《吊车》 杰夫-昆斯
潘公凯vs杰夫-昆斯
讲座的第二个环节,是由潘公凯院长与杰夫-昆斯继续讨论其作品中艺术与现实边界的问题。潘公凯首先就杰夫-昆斯对待现成品态度的转变提出了疑问,为什么从最初的保持原样到后来的按照自己的意图来改动?杰夫-昆斯回答道:我在柏林墙倒塌时正在一件作品的创作过程中,但由于现实的影响,不得不对作品做出改变。之前不愿意改变对象,是因为我尊重物体,但在改变后我发现我在意的并不是现成品的改变,而是对观众的改变,而事实上观众的感受才是最重要的,这之后不再害怕改变。”
我一直在做我真正想做的艺术
在最后的提问环节,当被问题以后的艺术创作有什么新方向的时候,杰夫-昆斯回答道:“一个是我想花很大力气进行新的艺术创作,关于人类的生物性;另一点,我还是很关心之前的兔子或者狗等很有趣的话题,始终不变的是,我一直在做我真正想做的艺术!”
目前,杰夫-昆斯的作品在艺术市场上最后欢迎的,商业和市场肯定渗入其中,这是否会影响作品的创作呢?杰夫-昆斯这样说道:“我自己作为艺术家对于金融并没有兴趣,钱对我并没有太大的意义,只是说有钱可以给我一个创作作品的平台,我做作品本身并没有考虑到太多的商业因素,我最最关心的是作品与观众的交流。”
最后,潘公凯对此次讲座做了一个总结:杰斯-昆斯的作品具有鲜明的后现代性。他在讲解的最后,再三提到了“接纳”,这是他在艺术创作中的核心概念。接纳是相对于判断而言的,而判断是以宏大的文化背景为基础的,正是宏大背景被消解,所以接纳成为人们现在的处事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