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记者 毕武英
D/董国强
S/《收藏投资导刊》
12月6日,北京匡时以15.6亿元的成交额为自己的5周年秋季大拍画上了圆满的句号。几天之后,负责人董国强终于可以“宅”在家中,一边吃饭,一边和朋友在网上聊天,他身边的墙壁上,是他的龙凤胎儿女为其专门绘制的警示漫画——“按时睡觉,不要抽烟”。此时的董国强,不是那个因为果断、犀利和“语不惊人死不休”而著称的拍场焦点人物,而是和所有的父亲一样,看着儿女的字迹,骄傲地享受着天伦之乐。
S:今年匡时的王世襄藏铜炉专场受到广泛关注,您认为是什么导致了该专场的火爆?
D:銅炉专场是匡时5周年秋拍的“火箭助推器”。有人说这个专场拍得好“胜在策划”,我认为策划对于王世襄这个名字是玷污。只要是“王世襄”三个字,谁来做这场拍卖都会火。关键在于委托人愿不愿意把藏品交给你来拍卖。
S:对于这个专场您有遗憾吗?
D:唯一的遗憾就是这批藏品散了。在拍卖前,我和委托人还曾希望会有一个买家能将藏品整体拍下。
S:从今年整个秋拍来看,有很多新的资金进入,匡时的情况怎样?
D:匡时有项推行了4年多的措施,买单件500万以上的拍品,要交50万的押金。今年交这个数目押金的买家人数,比4年来的总和还要多。可以看出,这些新的资金,对购买艺术品的意愿很强烈,规模也较之以前明显加大。
S:今年书画虽然依然成交很好,但是海派书画部分好像还是平淡无奇,在某论坛上,有藏家甚至说海派书画上涨的空间不大,您怎么看?
D:从专业学术来界定,海派书画应该从清末明初以吴昌硕为代表开始,到以吴湖帆为代表为止。现在市场上将这个范围扩大,谢稚柳、唐云等艺术家也加入其中,其实他们的绘画风格和前者有很大区别。
海派作品价格不贵,是因为这个板块除任伯年、吴昌硕和吴湖帆以外,真正的大师并不多。这个板块的艺术家,自我的创新意识不够,画家和画家之间,自己和自己之间作品风格差距不大。这是海派画最大的一个缺陷。相反,吴湖帆、吴昌硕等大师的精品都不便宜。我觉得市场从目前来看,还是比较尊重美术史的轨道,历史上有成就的画家并没有被忽略。
S:您曾预言,未来会有单件过10亿元的中国艺术品,您的依据是什么?
D:我认为先过10亿的拍品是瓷器,而且我认为未来三到五年,艺术品价格过亿是常态,其中一半的过亿拍品会是瓷器。因为瓷器的价格基数高,空间打开得大。现在一个乾隆粉彩的瓶子值5.5亿,但是比这个好的藏品在藏家手中还有很多。今天我们在谈论亿元拍品的时候就好像五年前我们谈论千万元的拍品一样,也许5年后大家就开始讨论过10亿的拍品了。
目前,市场可能会出现由于现代审美带来的价格差异,一些艺术家作品的价格并没有想象那么高,比如赵之谦的作品价格不及其在美术史的地位。尤其在瓷器方面,我认为明代青花的艺术成就高于清代粉彩,但是后者价格是前者的10倍,这种艺术水平和价格的倒挂,是当代审美决定了这样的价格背离。这不是几十年就能够改变的,需要几代人的文化重塑。
S:2011年春拍,您认为整个拍卖市场格局会有怎样的变化?
D:拍卖公司的格局不会发生太大变化,但是会有更多资金进入,这些资金一方面进入藏家行列,另一方面则进入拍卖公司行业,也就是说会有更多的拍卖公司成立。他们的加入会加剧行业竞争。但积极的一面是,竞争越激烈,客户越受益。
这几年,中国拍卖行业的进步幅度非常大。过去我们复制佳士得、苏富比的方法、理念,为中国拍卖业打造了良好的基础。这几年,内地一些拍卖公司推出新的异于两大巨头的经营模式,市场反响很好。我相信未来几年内地拍卖公司会有更多突破。
我不认为苏富比、佳士得各方面都比大陆的公司强。他们只是成立时间比我们长,有着300多年的历史,所以他们具有品牌的优势。同时,海外和香港社会诚信机制相对完善,也给他们创造了相比我们更好的的社会生存环境。但是我们大陆的公司在很多方面是有优势的,而且很多方面比他们做得更好。首先是专家资源的优势,其次是占据了中国艺术品市场的主战场。拍卖的专业性体现在很多方面,在专场的设置方面,内地比苏富比、佳士得更细致更认真。比如匡时从2006年开始推出书法专场,一直持续到现在,这是国外没有的,另外内地拍卖公司根据不同内容,不同时期推出齐白石、张大千、扬州八怪等专场,这种策划都高于国际拍卖公司。
内地拍卖公司和国际的差距在于,他们有300年历史,而我们只有15年。当我看到内地新的买家到海外拍卖公司面对一些赝品还在果断的举牌时,很心痛。但是没有办法,他们相信海外品牌。所以内地拍卖公司怎样更多赢得社会认可是很重要的。
S:您认为目前中国艺术品市场处于什么阶段?
D:中国艺术品市场还是处在初级阶段,首先,中国95%的有钱人还没有收藏艺术品,无论和历史上比,还是和西方发达国家比,我们的有钱人在这方面还有待提高认识。其次,中国艺术品的价格也处在初级阶段。毕加索和齐白石一样,作品存世量很大,但是两者价格相差几十倍,这也是不合理的。再次,社会对艺术品市场的理解还在初级阶段。西方,一件毕加索作品如果拍高价,公众会很高兴,因为他们热爱艺术。但在中国,谁去国外买一件很贵的拍品,就好像“卖国贼”一样。而一件拍品如果在国内获得天价,网上马上会出现各种各样的质疑,甚至会有“花一个亿买一张纸”这样的说法,我想,在国外,一件油画卖一亿美金,不会有人有“一个亿买一块布”这种无知荒谬的言论。其实,这种心态一方面反映了我们几十年美学教育的缺失,更重要的一点是反映了社会矛盾,社会分配的不均衡造就了这种心态。所以我认为中国公众对艺术品的理解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随着社会的进步认识会越来越高,公众不会永远用这种仇视的心态来看中国艺术品的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