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爱苇香天然雅 独钟翰墨乡土情

素爱苇香天然雅 独钟翰墨乡土情

素爱苇香天然雅 独钟翰墨乡土情

时间:2010-08-21 09:52:32 来源:卓克艺术网

资讯 >素爱苇香天然雅 独钟翰墨乡土情

访谈中赏访苇香居主、著名画家李江其人其画

曾初相识深刻印象  留意关注特约拜访
        夏月的一天,我在全国市长书画院院士、省诗书画院顾问、德阳市书画院院长吕锋先生引领下拜见了“苇香居”主、国家一级美术师李江女仕。十多年以前我也是随吕锋先生在当时的什邡县与李江老师曾见过一次面,当时的她给我的印象是一位娇小玲珑的四川女子,或者说是一位普通的文化馆美术干部;相应她的画作,也给人一种自然清淳质朴的川西乡间气息。由于我素来爱好书画,很欣赏她的艺术潜质,曾预感到这位普通的文化馆美术干部只要执着定能在艺术殿堂里执守一方。
        其实我孤陋寡闻,李江女仕早就在1981年就以《排排坐》入选“第二届全国青年美展”,获四川省优秀文艺作品奖。1984年以《四川儿歌》(合作组画)入选“第六届全国美展”,中国美术馆收藏。1989年《小儿郎》入选“第七届全国美展”,获省优秀奖。1990年加入全国美协会员,1994年《红苹果》入选“第八届全国美展”参加第四届世界妇女美术家作品展。1995年《荷塘清韵》、《又是荷塘三月天》获日本轧幌市中国优秀作品奖。已在艺术上取得相当成就的她,但她丁点不提自己获奖的情况这也是李江十分涵蓄谦逊的一贯风格。
        从十余年与李江第一次见面后,这次再随吕锋先生到成都苇香居拜见,算是第二次。为啥这次我要特约吕锋先生请他引领我去拜访,是因为近几年我频频在报刊上见到李江的画作,1997年《槐花开》入选“首届中国画人物画展览会”。199年《红苹果》获文化部第八届人国“群星奖”优秀作品奖、《女儿家》入选中国美协“中国画三百家”展、《女儿忙》入选“第九届全国美展”,获四川省建国五十周年美术银奖、《日出日落》入选“天府百人中国画、油画世纪展”。1999年中国美术出版总社的大型艺术双月刊《荣宝斋》刊登李江8幅作品,并有时任四川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自然者上品之上”的文章对李江画作的鉴赏评论。特别是2000年中国美术家协会出版“跨世纪中国美术家协会成员•精品画库”。2002年被人事部中国人才研究会书画人才专业委员会评为“当代中国画杰出人才奖”。人民美术出版社2003年出版“中国画•名家作品邀请展•作品集”,其作品收集了68位(含尼马泽仁、范曾、沈道鸿、李行简等名家)共84幅作品中,李江就占两幅。2003年十一月中国外交部邀请几十位书画名家为国家驻外使领馆收藏一批礼品书画,李江又在其列。看到李江画艺日如东升,取得辉煌的成就我为其高兴,作为李江的故乡德阳人为资自豪……所以,我想尽办法托吕锋先生联系,一定要拜访她。
        我从多方论证过,在近几十年中,从德阳这块土地孕育出在外名振的书画艺术家,似乎继叶毓山(原四川美院院长、教授、著名雕塑家)、叶毓中(原中央美院副院长、教授、著名国画家)后,今天又出了一名帼国不让须眉的李江,她现任四川省博物馆美术部主任、中国美协会员、中国汉画学会理事、学术委员会委员、国家一级美术师、四川美协理事。
        时隔十二年后再次见到李江女仕时,我们是在成都送仙桥古玩市场附近她画室——苇香居约见的。李江并不认识我,只是听吕锋先生先约时介绍几句:这个人十二年见过您一直对您敬慕,这人是德阳日报工作者,时而写点书画家专访和书画鉴赏文章。但我对她却记忆尤故,十二年后再次面见到的李江女仕,还是那川西女性的清纯模样,只是更呈露出艺术家的气质。


观苇香居逸品雅致  赏心悦目心旷神怡
        进入苇香居,宽敞大气的书房兼画室,四处插放着芦苇花,听她一一指点介绍,有故乡什邡的、有青城的、有峨嵋的、有远方台湾阿里山和基隆港的、更有去年她从黄河入海口东营市采风带回的,加上她自己拍摄的一幅《芦花飞雪》大型彩照的拱托,着实给人以苇香扑鼻之感……见其苇香居主对芦苇的痴爱,再欣赏其室内壁上的画作,每幅画都蕴涵着一种天然的野趣,朴质的淡雅。当曰:“苇香居”自然雅趣“意”,苇香居主自然清纯“韵”,苇香居主画作自然乡土“情”。
苇花,是一种再平淡不过的野生植物花。当我问及李江女仕为何如此偏爱,她说,她出生在川西什邡,儿时常有机会到乡间玩耍,喜欢在芦苇丛生的小溪里捉虾,喜欢在黄灿灿的菜花中捉迷藏。“我爱苇花那生命力十足、不骄不艳的美”。她特别释意寻访黄河入海口数十万亩苇场,称它是芦苇的故乡:茫茫原野,只见一枝枝银穗在风中摇弋,连天接日、无边无际,清寂中带着霸气。高秋艳阳,银光闪闪;海风吹过,芦花飞雪,轻纱冉冉,美得动人心魄。
         画家的眼睛与灵感相通,诗人的心菲与灵感相通。在这里,原本十分平淡的苇花被她描绘得如此状物、状势、状情……我看李江女仕是集画家和诗人的双重灵感。所以,李江的画作能达到有意趣、通灵性、重神韵,承传着中国画的精神所在。


为情而艺 其艺必活  自然丹青 乘上之品
        李江认为:“创作一定要有感而发,以情动人,无情则无艺,为情而艺,其艺必活”。“画艺之高低重要的是一个‘情’字,画艺之高低重要的是一个‘活’字”。则然,赏析李江的每幅画作,的确是强烈地迸发出她的这一艺术思想。访谈中她谈到:记得孩提时,父辈们说爷爷是一位书画“发烧友”,常把书画名人请到家里做客。家里中常挂着张大千、齐白石等名家的画。或许,这便是她与艺术定情结缘的第一步。
        但道路是曲折的,10岁时便遇上了文革,学习无用论,谁还敢谈传统的绘画艺术,她爷爷一生精心收藏的名人字画被当作封资修产物操毁。她在父母的鼓励支持下,暗地偷偷地自学自炼,就连最艰苦的知青生活,点着炼油灯也要坚持习画,这是她坚定与艺术定情结缘的第二步。
        文革刚结束,有幸进入四川美术学院学习国画专业的李江尤如久旱逢甘露,讨乞儿吃上热饭,如饮似渴地在川美这艺术殿堂的温暖家庭里狼吞艺术之饭,牛饮艺术之水,使她奠定了系统地、坚实地绘画艺术功底。她回顾道:这时的老师们也同我们这些学子一样,为艺术再生的传承“放眼观书史,倾心拜墨皇”。这是她正式地与艺术定情结缘的坚实一步。
        毕业后分配到什邡县(现什邡市)文化馆专业从事美术工作,同时得到大量的培训、采风、创作的机会。她回顾道:也是本文开篇提到的吕锋先生(时任县委书记),对她以最大地支持和帮助。一是支持她去成都、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参观美展学习,二是为县文化馆改善条件,使她和她的同仁潜心深究苦研艺术,所以,她1981年就以《排排坐》入选“第二届全国青年美展”,获省优秀文艺作品奖,1984年以《四川儿歌》(合作组画)入选“第六届全国美展”,作品由中国美术馆收藏。
        李江生在川西,长在川西,40多年的缘使她深情地热爱着故乡川西,所以,她“为情而艺”,情系川西。她1981年的处女作《排排坐》就定格于川西风情,而后若干成功之作都题材于川西风情。我在拜访她后所收集她的画集,上百幅,无论是山水、人物、风景几乎都洋溢着浓浓的川西风情,出版社专门为李江出版了乡情画专辑《村之诗》。“为情而艺”是李江实践艺术创作的思想升华,真情源于自然,矫揉造作不出真情,没有真情,画品则低不可能高;艺术不源于自然,即无基之根,画艺则不可能高。李江正是崇尚自然,情源自然,所以,在她的艺术眼底中,最平淡不过的芦苇之花都被她慧眼独钟,偏爱有加,从中升华灵感,匠心独具。她自取斋名“苇香居”,不看其画,就是一睹斋名就十分独特,耐人寻味无穷……
       “自然者上品之上”一文是1999年时任省美协主席钱来忠专门鉴评李江画作而在中国美术出版总社的大型艺术双月刊《荣宝斋》上的一文题语,足见老一辈艺术家和《荣宝斋》这权威艺术刊物对李江画作的认同度。北宋黄休复在《益州名画录》中,将中国画分为“逸、神、妙、能”四品,始将“逸格”列于“神”、“妙”、“能”三格之上。 唐代张彦远则有五品之说:自然、神、妙、精、谨细。他把“自然”列为第一等,以“自然为上品之上”张彦远的“自然”和黄休复的“逸格”为上说,实为同一审美理想的体现。大抵是指出于自然,不拘泥于形似,笔墨简炼而神韵俱合,达到超越理法的自然境界,返朴归真的作品,代表着常格之外的特殊层次。钱来忠先生鉴评李江画作时这样道:“观李江画作,给人的印象是深刻的,尤为突出的是作品中强烈的‘自然’气息。这种‘自然’,有着双重的意义。一是题材的自然。李江把艺术触角伸入社会生活主流之中,作品大多取材于他所熟悉的四川西部农家生活,给人已清淳质朴而又亲切自然之感,这与当今美术界许多人创作完全个人化的生活题材和精神上的目空一切,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二是表现手法的自然。对自然之物象,不是在作浅层的描述,而是一种自我情感状态的自然流露,没有程式化的套路,没有造作之工匠之气息,不媚不俗,在他笔下那些农村村姑,那些花树藤蔓,都呈现出了勃勃生机,赋予色物与线条以生命的自然律动,充满了生命的活力”。
        李江是一个对生活,对艺术都充满爱的激情的女画家,所以,一观她的画作题材大多是她最熟悉的川西风情农家生活,例如她创作发表于1999年的《儿女忙》就是取材她长期生活工作过的德阳什邡市的农村生活场景,画面中有我们最熟悉的湔底人工菌生产场景、有割稻麦的场景、有养鸡鸭的场景、有梨花白菜花香的风景等……;二是只要你能面对听她谈论艺术创作的感受,那绘声绘色的描绘,就无不被她那激情所感染、折服。


拜访时短意留诗续  故乡情结永恒不解
        这次拜访李江女仕,虽是提前几天预约,但她的确有急事,下午又要赶赴外地参加笔会,为此,彼此双方共同话语是,都是家乡人,来日方长。我们特邀多回故乡走走看看,她也爽快的说道:“德阳、什邡市是我的第二故乡,也是我艺术生涯启蒙、发展的时期。虽然九十年代调入省博物馆,但故乡情结是长久永恒的”。当我由衷的感谢她百忙中接待我的拜访,并道:“你是我们德阳的骄傲!”她忙谦逊的解释:“过奖,过奖!但我很愿在外介绍我是从川西德阳(什邡)出来的,我愿为家乡的建设作出能尽的力量”。
        临别时,李江的先生范澎宁(树林)刚从讲台上下来匆匆赶到。她的先生也是一位中国美协会员,现任成都市文化馆美术干部、成都人物画会副会长。我称他们是艺术结缘夫妻,他俩说:“女儿也喜欢画画” 。大家笑道:真是艺术之家,愿你们艺术之树常青!


        
 黄万成    (《德阳日报》书记、著名作家)

编辑: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8956011098

©2005-2018 zhuoke.cn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