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语言”是个含意很广、内容也很确定的词,不同的使用背景、不同的解释角度都会有不尽相同的意思。不仅艺术理论家研究有关艺术语言的问题,而且几乎所有的艺术家都能根据自己的创作体会,谈论一番艺术语言的问题。
艺术语言可以作为一种单纯对于艺术观念的表示,象达达主义、概念艺术等;也可以是一种对于特定创作媒介的选择,即从对某种创作题材的偏好中体现艺术追求;或是一种与众不同的工具、材料、制作方法的采用等等,这些都可以成为反映艺术家审美意识的手段。谈论艺术语言的鲜明性是鉴于我们这个在风格样式上苦苦探索的时代所特有的危机现象。这个艺术语言实际上与观念。具体的手段都是息息相关的。为了集中地思考我们目前面临着的这个问题,本文将尽力从样式方面来谈谈艺术语言的鲜明性问题。
这个“艺术语言”与“艺术风格”颇为相象,它们有相同点,也有相异处。艺术语言与艺术风格同作为一种表现形态,反映作品的代表性特点,体现作品的面貌,而且它们达到理想的实现过程都是历时性的、循序渐进的。差别在于艺术风格与个性、气质密切相关,它是艺术家个性在创作中自然流露过程中所产生的;而艺术语言更多的是一种较多理性色彩的对于艺术表现方法的选择。而后者之所以在使用上日益受到青睐,是与近现代复杂的艺术状况有着直接的关系。“风格”这一概念在一定样式体系范围内是较为适应的,如古典主义或浪漫主义画家间的风格进行比较合适的;但若将古典主义画家与大多数现代派画家放在一起作风格上的比较就显得有些勉强和生硬,倘若从艺术语言使用的角度去分析就较为自然,它可以见出个时代样式上的变化,揣测历史、文化背景对于它的作用,了解到各自表现对象的方式。当我们需要对一种尚无力把握的复杂的艺术现象作出解释时,往往使用一些容量较大的词汇去作陈述时,会使我们获得更多的客观性和准确性。而“艺术语言”较之“艺术风格”更具备这样的特性。而艺术语言的单纯性,就是在那块所开垦的艺术处女地上生长出一片耀眼的绿色,它生机勃勃,而散出来的气息又是那样沁人肺腑。
我们通常所见到的缺乏鲜明。独特艺术语言的作品有以下三类:一种是顺应过去习惯了的表现方式,以传统的法则为规范,以前人的艺术为楷模。它的语言系统是成立的,因为那是前人在若干年的艺术积累中形成的,也许正是它的过于完整性使得它往往成为一种独立、封闭的体系。如果作者掌握了良好的传统功力,也能够画出一张象样的画,但如果我们不从历史的角度无认识传统,不赋予原有艺术语言以新意,那么无论你所借用的艺术语言多么单纯、多么地道,它毕竟不因你所掌握而成为你所有。实际上现代人不可能真正掌握道地的传统,传统也是动态的,不往前走,就是倒退,没有一个前人“一劳”而后人可以“永逸”的东西。而对传统的发展,不可能只限在样式的修正而不触及观念。我们在现实中所接触的更多的是对传统的方式尚缺乏把握能力的作品,那么它反映出来的艺术语言就更模糊了。
第二种是本文提出问题的主要针对方向,这是出自对一种新的艺术语言的向往与追求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从理想的角度去考察,艺术应当具有时代感,现代性。同时又拥有民族精神享有世界性意义。一面立足于我们古老、优秀的民族文化,使之成为我们发展的基础,一面从开放的窗口取到外来的营养,理论上是成立的,但落实到具体创作中却是困难重重,矛盾更迭。较多的作品是将标有现代、民族、本土、世界等等符合的艺术元素掺合在一起,它尚未经充分的加工合成,缺乏水乳交融的化合反应。独立的艺术面貌,尚未形成具有美学的完整的艺术语言。理想的艺术语言的获得需要通过自己内心的体验达到升华与超越。艺术语言只有经过锤炼才能达到单纯和鲜明。有的雕塑家几十年一直兢兢业业用一种写实的方法搞艺术创作,也有些成就。但当现代潮流涌来的时候,他在未充分把握自己的情况下,不自觉在搞了些变形的东西,颇有不伦不类之感,它即失去了那种完美的写实风格,又未真正捕捉到体现现代意识精神的表现方法,结果是将写实性的东西简单化了。要说是权概括性处理,它又拘泥于自然;若认为是装饰意艺术那又离开了作者初衷,而又没有生动有趣的形式效果。总之,看了叫人非常惋惜。晚年求变的精神是令人钦佩的,不过我觉得与其达到一种较纯的新语言,倒不如保持自己已运用自如的语言,它毕竟是一种艺术语言。总的来说,这种类型还是有希望的,他已自觉地去寻求新语汇,问题主要在于过程中的方法上的缺陷,也许,因为它只是过程。
第三种比较普通的,经历了一次艺术震荡之后尚未从混乱中清醒过来,往往被动地追随时尚,不知道自己艺术的路该怎么走,有的或许就没有过要走一条自己的路。当然,如果直觉非常好的人,也许能从平时的偶得中遇到某种与自己内心性感驱动十分谐和一致的东西,同时他又具备一定的表达能力,那么可能会得到一种别致的艺术语言,但这并不适合于大多数人。过多地渲染这种方式无异于教人们放弃理性思考与选择,而那样是不可能产生出真正的大师的,只有恰当处理好理性思维与性感直觉关系的人才能真正有所造诣。相当一些人很难从那团混杂中整理出头绪。沿袭传统者。由于技巧与理解方法上的局限而掌握不到较地道的传统语言;求新者又因为不触及观念的表面化创新以及特定表达能力的缺乏也得不到现代形式艺术语言的真谛。这一类型实质上是上两种问题的更突出的反映。
表达意念在方式上的独特性是至关重要的。要做到这一点是极为不易的,虽说人是个复杂的生物体,一万个人一万种面貌,每人都有自己的气质,千差万别,但世界之大,艺术家之多就是无法统计的。从古至今,单就生理条件相近的人何止千千万万,更不用谈气质类型相近者了。仅从人的自然属性方面去寻找艺术表现的差异是行不通的。人是文化人,人离不开特定的时代,个性是特定时代背景下展开的。以个性为动力去作艺术选择的局限性是非常大的,是极被动的。“人是文化的人”的意义正是在于人是历史的产物,同时担负着历史的使命,世界真是由人的不停的思索抉择而带来变化、发展。所以我想艺术家要找到一个独特的艺术表达方式离不开对于人类的文化艺术作整体的审视,在这基础上建立起的宏观意识有助于艺术家选择到一个被人忽视或别人尚未充分意识到的审美角度,进而得到新的方式。这样说并不意味着创作只是单纯的理性的选择,这对于艺术家只是具有方向意义,一旦创作展开了,即便有理性介入那么也是短暂的、从属的艺术离不开人的感觉,为了与头脑里的“预定图式”作斗争,就得利用人的“原发性思维”,即由人的无意识欲求构成的,体现为意象。内觉等的思维,打破逻辑性思维方式,为创造意识的发展开辟更多的可能性。但过多地依赖“原发性思维”也会造成无法性理解、离奇古怪的结果。创造性思维不是简单地创造和无限的自由,继发性思维仍有“加工装润饰、检验衡量”的作用,“完美的“匹配”经历为审美的第三级过程”,只有在这个过程中完成对“预定图式”的修正,产生出真正具有创造性的完美的艺术,才能有真正意义上的具有鲜明性的艺术语言。
究竟何为艺术语言的鲜明性,要给一个界定几乎是不可能的,它有一部分是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再则人的审美感觉自然形成和差异性也决定了我们对于艺术品的品评从本质上来说是相对的,现代艺术尤其如此。但这并不妨碍提醒艺术家在创作中注意这个我们清晰感受到的问题,也不妨碍我们尽可能合理地将这一问题放到理论的层次上去研究,就如同人类至今没有一个统一的关于艺术的定义,但艺术研究仍在进行,艺术仍在发展一样。
张省
1990年于寒砚斋
摘要:发表《东方美术》杂志季刊 0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