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在中国绘画中的地位,客观世界并没有线,只有体积。线是人的主观创造,是从客观对象中抽象出的,但它也是客观对象给人以线形的启示。在自然界中无处不感知到的。人类表现对象都是从线开始的。像原始人的岩画、彩陶图案、象形文字等等。人对线有天生的感受力,用线造型是人的灵性。
用线造型构成了中国绘画的特点:不重光彩、而重体质,结构,重表现,重精神情感的传达,重绘画形式美的追求。
线是感情的媒介,画家凭借线条表现对象的精神,传达主观的情感。
以形字神——线的表现目的以形写神是中国绘画表现的最高原则,形和神是辩证的统一。形是客观现象,神是反映在物像上的精神、情感、生命力。没的形则神不现,没有神形则死。形是展现于画面的,神是从画面形象中感知的。二者统一于画面,显现于线条。线担负了写形和传神的任务,所以线的表现力关系到形象的确立和精神的传达。用线表现有其局限和特点。中国绘画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创造了多样表现力丰富的线的形式。以完成写形传神的目的。由于线是从对象抽象概括出来的,本身就带有很强的主观表现色彩和鲜明的性特征。程式化的线是对象典型特征和画家个性风格的统一。线虽然有一定规律,但在客观世界中仍是杂乱无章,有时甚至是变幻莫测,不易捕捉的。需要画家进行提炼、概括、组织、使其合乎一定规律,适合表现一定对象。此外,中国绘画的观察,创作方法一般不是对景直摹,而是饱游饫看、目识心记。中国画家在长期实践中创造了多样的线条程式,人物画线条从“曹衣出水”“吴带当风”到后来的十八描,它们适合不同人物特征。不同环境及材料质感,各种描法因形得名,其中包涵了画家的个性和主观感受。画家要有深刻的观察,理解和概括能力,才能恰当运用夸张手法,突出对象特征,达到本质的似。线的写形传神,包括传达客观对象的精神和抒发画家的主观感情。所以线兼有传神和抒情的特征。中国绘画特点是借物抒情。中国绘画的线是长于抒情的,笔的挥洒处,线的显现就是画家的个性、情感的外化。线条的表现力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线条本身的变化。由不同线型及用笔产生的线的粗细轻重、浓淡,刚柔,虚实、顿挫、转折等变化,一是由线在画面上的安排组织、疏密、长短、取舍、前后穿插等,表现结构、空间、层次、节奏韵律及装饰风格。这两方面的结合决定着线的整体表现力。如感觉和想象的造物,根据几何学定义,两点之间的连接产生一条线。线,是点的运动的轨迹。它不是来自自然,源于物像,是非表现性的,无生命的。这不是我们需要的线。
自然中也有许许多多的“线”,它们构成了万物的秩序和形态。
傍晚,我们散步来到海边。看见远方海天相接处,有一条平直的“水平线”看近处海面,“风行水上,自然成文”,有一波三折的”波形线“;我们回首望去,薄暮中山恋的蓝色剪影,又是一条迤逦起伏的”曲线“……。可是它们是真实的“线”吗?不,那只是我们视觉感感觉的“线”。
回想种种自然的奇景,那非湍瀑布,斜飘的雨丝,回旋的水涡,缭绕的青烟……在我们的视觉感觉中,不也都是“线”:“直线”、“折线”、“螺旋线”……
我们拿出画板和铅笔,依靠这视觉印象,画了“水平线”、“直线”、“曲线”和“波形线”……这些简单的线的造型,既是表现物象的形态和轮廓,又传达我们的情绪和意象。于是我们创造了真正的线。
它不是几何学上的线,而是与自然的生命相一致的造物;
它不是模仿,甚至也不是复制,而是我们的感觉、领悟和想象;
它将构筑别一种秩序和形态,别一种世界——艺术的世界。
前人画论中关于线的组合论述不多见,但留下了丰富生动的形象画面,让我们理解、体会、学习。一定要掌握物象线的形成、变化规律和画面线的构成规律。线的组织是画面整体感的关键。比如一般线的组织是忌几条线平行重复的,但陈老莲、任渭长笔下人物线则用夸张装饰风格的线,三线平行,这种夸张用线不是孤立的,是和画面上整体用线和人物形象的夸张统一在一起的。
昆山画院张省
1992年1月8日
摘要:发表《东方美术》杂志季刊 0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