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艺术装置"失速"演绎F1中国站

中国当代艺术装置"失速"演绎F1中国站

中国当代艺术装置"失速"演绎F1中国站

时间:2008-10-17 16:33:43 来源:上海热线汽车频道

资讯 >中国当代艺术装置"失速"演绎F1中国站

       体育和艺术历来是一种超越语言的国际交流方式。F1 中国大奖赛自2004年开赛以来,一直都是国际瞩目的重大体育盛事,上海在国际知名度方面的收获自不必言。而在艺术上,上海艺博会和双年展在国际影响力和商业表现上的逐年提升,更是成为中国当代人文艺术精神通向国际舞台的最好出口。体育和艺术之间的跨界合作向来是让人喜闻乐见的,本届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全球风靡就是一个巅峰表现。而OV画廊与上赛场的这次艺术展合作,虽碍于场地限制规模不大,但从赛事和展品级别来说,也算是一次顶级演绎了。 
        李晖的作品“琥珀”,蕴藏在车子内部发光的恐龙骨骸好像是把它曾经有过的力量都赋予了现代的终极跑车,既让人感受到它依旧存在的精神,也让人感叹人世间沧海桑田的巨变。史金淞这次展出的哈克龙一号,是一辆包揽所有农活和聚集奢华生活设备的农用手扶拖拉机。并备有红酒吧台,卡拉OK等标志现代生活的各种功能。把一台农用拖拉机的单纯功能复杂化之后,令人看到了一种荒诞,这种荒诞其实也是我们中国文化的一些真实写照。中国当代艺术一如既往的有其开放性,不确定性,象极了我们这个以经济开放为主的历史时期。这个从到处都是规则,到没有规则,到寻找规则,再到打破规则的时代,又何等相似于中国当代艺术发展之路。
     b  一边是F1 急速赛车飞驰轰鸣,时速300公里,弯道4倍重力加速度;一边是你正尝试平复五感,静待展台上“零速度”的“车”挑起你思潮涌动何止十万八千里。如果说速度是一种标准,那么这种标准在这里失效。
装置艺术在F1赛场访谈 
    上海OV画廊将于十月十七至十九日在上海F1赛场贵宾厅展出中国当代艺术家李晖,史金淞的大型装置作品。这无疑是继上海国际艺博会后,中国当代艺术作品在上海国际公众场合的又一次露面。为了让观众对艺术家及其作品有更多的了解,日前我们对两位艺术家进行了电话访谈。
    问:F1赛事是1950年由世界汽车运动联合会开始的,要求运动员遵守像方程式一样精确的规则,而且F1的精确度也是F2, 3, 里最高等级的。 我们通常认为艺术家和他们所创作的作品都是非常感性的,但这次ov画廊在F1赛场贵宾厅展出的李晖的“琥珀”和史金淞的“哈克龙1号”和我们过去熟悉的一些艺术家的作品似乎完全不同,这两件作品除了给人予深层感受和视觉震撼外,也让人看到了你们作品中的那种冷静与精确。F1的意思是“规则与限制”,我在想,你们在创作各自作品的时候,是否也有某种“规则与限制”呢?
    李晖:艺术创作在一般人眼中是需要有丰富的想象力的,但是我认为有的时候想象力是需要控制的,而对一个专职艺术创作的人来说想象力只是一个基本,并不是最重要的,最终所有的想法与观念都是要归于一个主题,为了这个主题你要有选择的放弃一些细枝末节以致让这个作品更加整体。自由并不是没有限制,而往往完美的呈现就在于控制。
    问:也就是说,艺术家除了要有无羁的想象之外,还必须懂得如何用理性驾驭好自己的想象。
    史金淞: 对我来说,规则与限制就是用来激发我如何破坏它们的想象力的。
    问方:这好像就是当代艺术叛逆传统美学的另一种描述!不过,你在破坏原有的规则与限制的同时,其实,你是不是又在建立另一种规则与限制呢?
    史金淞:没有,我对建立任何意义上的规则与限制都没兴趣,事实上我也没兴趣做一个叛逆者,只是讨厌道貌岸然的规则与限制及其虚伪的权利结构。
    问方:你确实像一颗付小东(艺术策展人)形容的“不圆的珍珠”。如此看来,也就不难怪你们的作品总是那么让人出乎意料!谈到艺术创作,F1 赛事之所以让人们那么热衷,也就反映了人们对速度对技术的追崇。你们的这两件作品都是与“车”这种交通工具有关的,技术或许是明摆着的,但“速度”是不是也是艺术作品可以用艺术来表达的呢?
    李晖:什么都可以用艺术的形式来表达。但是艺术的表达不会是很直白的。
    史金淞:就我的作品来说,技术可能只是装模作样摆设,而此刻不寻常的慢速度或许才是我认为的艺术。
    问方:嗯,你们作品的解读层似乎都是很隐晦的,留给观众的思维空间很大。李晖的“琥珀”,蕴藏在车子内部发光的恐龙骨骸好像是把它曾经有过的力量都赋予了现代的终极跑车,既让我感受到它依旧存在的精神,也让我感叹人世间沧海桑田的巨变。据我所知,史金淞这次展出的哈克龙一号是哈克龙系列作品中的一件,而每一件哈克龙都是一辆具有农作能力和聚集了奢华生活设备的农用手扶拖拉机。它们有的备有红酒吧台,有的备有卡拉OK等等一些在中国人看来是标志了现代奢侈生活的各种设备。付小东在他的文章里说:“把一台农用拖拉机的单纯功能复杂化之后,让人看到了一种荒诞,这种荒诞其实也是我们中国文化的一些真实写照。”当然,有关你们俩作品的解读太多了,这或许也正是史金淞你所说的“慢速度”所制造的大含量吧。另外,我有一点好奇,体育运动的竞技是人们对自身极限的挑战,你们在创作艺术时是不是也同样可以感受到某种,如果不是体能的,那就应该是心智方面的极限呢?
    李晖:其实艺术创作和竞技运动是有区别的,因为竞技运动是有第一、有标准的,有极限的;而艺术没有一个真正的标准,所以也就没有极限的概念。正因为这样,艺术才会需要更多的灵感,才有它独特的魅力。
    史金淞: 所谓挑战极限不过是自我禁锢另一种表现形式,而我的工作则正好相反,我对单极的所谓极限没兴趣,无非是一个价值的设计而已,万事都有各种可能,开心就好!
    问方:看来你们俩都没有体验过,或者是已经可以超越我所说的这种极限,也许对艺术家而言,“极限”这个词儿应该替换为“禁锢”,是我择词不对。不过我确实在某些艺术家的作品中感觉到了这种自我禁锢,这里也就不深谈了。还有一个问题:如果说F1赛事是运动与商业最好的一种结合,你们觉得艺术是否也有这种商艺结合的可能性呢?
    李晖:作为一个艺术家,我不会去主动考虑这个问题。事实上,历史上所存留下来的优秀艺术作品,必然是经过商业市场验证的。
    史金淞:确切的说,你的问题应该是OV画廊回答的问题。不过,在一个以市场经济为其主要特征的历史时期,如果还有什么没有和商业完美的结合在一起,那肯定是个历史性的意外,艺术显然不可能是这个意外。
    问方:谢谢!我想很多喜爱艺术的人都和我一样,希望可以看到更多你们的作品。

编辑: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8956011098

©2005-2018 zhuoke.cn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