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热土开新葩 莞城翰墨展风华

岭南热土开新葩 莞城翰墨展风华

岭南热土开新葩 莞城翰墨展风华

时间:2008-02-01 00:00:00 来源:

名家 >岭南热土开新葩 莞城翰墨展风华

莞城美术馆外景
莞城美术馆2月1日正式开馆,推出“馆藏中国书画名家精品展”。 经过半年紧锣密鼓的筹备,广东省东莞市莞城美术馆将于2008年2月1日正式开馆,第一场展览“莞城美术馆馆藏中国书画名家精品展”即将揭开神秘的面纱。这标志着莞城文化建设步入新阶段,并将在莞城文化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精彩一笔。   馆藏展凸显岭南特色 馆藏展汇集了莞城美术馆在短时期内筹集到的名家精品,少数作品为明清时期著名书画家所作,如明中期“吴门四家”之一沈周的《江干话旧图》、清初“四王”之一王翚的《山水》、晚清著名仕女画家费丹旭的《抚琴仕女》等。参展作品题材涉及书法、山水、花鸟、人物等,笔墨精妙,意境幽远。绝大多数作品的作者为近现代知名画家和书法家,如吴昌硕、张大千、齐白石、徐悲鸿、黄宾虹、李可染、林风眠、李苦禅、傅抱石、黄永玉、康有为、梁启超、于右任、启功等。 这些作品不仅较好地反映了近现代中国书画的历史发展轨迹,且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参展的广东籍书画家作品约占了1/4,作者均以岭南画派为主,如高剑父、关山月、赵少昂、黎雄才、杨善深等,还有黄般若、卢子枢、容庚、邓尔雅等东莞籍的本土画家。   莞城美术馆众所瞩目 莞城美术馆是东莞市莞城街道提出的“文化莞城”系列文化精品工程的重点项目之一,是莞城结合自身实际,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精神的重要体现,也是莞城提升文化品位,力图通过文化带动,促进经济社会双转型的重要举措之一。 近年来,经过迅速发展,莞城的文化氛围日渐浓郁,市民对文化的需求加大,文化收藏、投资也迅速升温。莞城美术馆筹建之前,东莞一直缺少专业的美术场馆。2008年,莞城美术馆在万众瞩目中建成开馆,适逢改革开放30周年、东莞设地级市20周年,以及莞城文化发源1250周年纪念,莞城美术馆像是与此相约多年,它将在无数期盼的目光下揭开面纱,将莞城多年的文化积淀持续绵延。 在人们的观念里,一个城市的功能分区往往有着严格的分野,某些城市的经济中心无缘当地文化中心的地位,莞城则是个特例,它不仅是东莞市的政治、经济中心,也是东莞市文化传承的重镇。在城市化和现代化发展到一定阶段后,我国美术馆的发展却相对滞后于经济的发展步伐,这与我们悠久的历史、灿烂辉煌的文化极不相符。与西方发达国家大部分小城市都有自己的美术馆相比,国内中等城市的美术馆发展却远远跟不上公民文化水平、欣赏水平日益提高的需要。从这个角度来说,莞城美术馆的建成和开馆,可谓意义深远。
莞城美术馆内景
“艺术就在家门口” 莞城美术馆是东莞市首家公办的综合性、多功能现代美术馆。它坐落在由建筑设计大师何镜堂院士设计的东莞市莞城市民广场北楼的一、二层,占地4800平方米。在几年前,东莞专业的美术场馆较为少见。以莞城为例,由于没有专业的美术场馆,办画展都要去人民公园里的博物图书馆。莞城美术馆的筹建既扭转了缺乏专业场馆导致的不利局面,选址又占尽地利人和,莞城市民广场是莞城的中心地带和市民的活动中心,“艺术就在家门口”,莞城美术馆的地缘优势可极大地方便群众观展。 莞城美术馆承担着收藏近现代中国书画艺术品、弘扬美术理念、展示中国优秀艺术文化的使命,同时兼具教育、交流、学术研究、品鉴交易等重要功能。 由于莞城美术馆的公办性质,它还作为东莞市的“美术社会公器”而存在,在东莞市群众的审美导向方面将起重要的作用。莞城美术馆正是因这样的定位而设计:一层为多功能区,由服务台、教育互动区、影像艺术展区、展览厅、接待室等部分组成。服务台提供售票、相关业务咨询等服务;教育互动区是美术馆的教育、学习、体验美术的活动区;展览厅为活动性展区,根据不同类型的艺术展览进行灵活、可调动的展览布置;影像艺术展区用于播放影像视觉艺术作品,使参观者在休息时可以通过视频展示来享受艺术。二层为全封闭展厅,设有陈列室、珍品陈列室、艺术交流室、艺术工作室、办公区以及画库等。珍品陈列室用于常年展览馆藏作品,陈列室用于展览艺术家高价值的艺术精品,全部展柜和画库均为恒温恒湿并设有气体灭火装置。如此精心的布局和高端的设备,显示了莞城美术馆打造综合性、现代化美术馆的雄心壮志,过硬的硬件设施也为美术馆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提升莞城文化品位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经济建设创造城市的现实财富,文化建设最终决定城市的历史地位。现代化进程使经济的文化含量日益提高,文化的经济功能越来越强。 “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党的十七大报告深刻阐明了文化在社会发展中所起的作用,为莞城制定“文化莞城”发展战略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 东莞市市委书记刘志庚在全市传达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出,要牢牢把握时代潮流和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努力建设城市精神昂扬向上、群众素质不断提高、文化品位迅速提升的文化新城。莞城美术馆作为政府强力打造的艺术场馆,责无旁贷地担当起提升东莞市文化品位,以文化带动经济发展的重任。莞城美术馆的开馆更是发挥莞城历史文化优势、整合莞城历史文化资源、推动精品文化工程、实施品牌发展战略的一面旗帜。 莞城街道党委书记王检养对记者表示,文化不能狭义地理解为一场演出、一台节目、一张报纸,文化跟教育、商贸是紧密结合的。莞城推出“文化莞城”战略,是希望通过它来带动全面的发展,而不是忽略其他方面。文化决定着经济社会发展的层次、潜力和后劲,要将文化定义为现代城区的核心竞争力。在制定莞城经济社会双转型的发展战略时,文化是首要考虑的因素。 “莞城要做强‘总部经济’,这与‘文化莞城’也有很大的联系。一个地方若要成为企业总部的集聚地,首要因素就是留住人才。人才的去留虽然与居住环境、社会治安等因素有关,但更重要的是一个地方的文化氛围、文化底蕴对他们是否有吸引力。”王检养认为,“文化莞城”战略的实施将为“总部经济”奠定一个良好的发展基础。结合“文化莞城”理念,企业服务、政府服务、中介服务及硬件建设等与之配合,将更好地推动莞城“总部经济”的发展。 在东莞,政府主导以及私人开办的艺术场馆不下10个,但由于种种原因,这些博物馆、美术馆都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近几年,东莞的政府相关部门为打造艺术场所作出了不懈努力,逐渐取得了良好效果。东莞在建的可园博物馆、岭南画院都是专业的艺术场馆,但莞城美术馆与岭南画院、可园博物馆在定位、分工乃至运作过程方面都是截然不同的。莞城美术馆旨在充分利用现有的艺术文化资源,进一步巩固莞城的艺术文化中心地位,提升莞城文化品位,从而促进经济社会双转型。莞城美术馆在寻求个性的同时,也将在树立品牌形象、增强艺术影响力方面大展身手。   公益运营 普惠大众 王检养说:“‘文化莞城’系列工程除了要加强硬件建设外,关键是提高市民的素质,这是我们的目标,也是我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文化素质的提高,对一个地方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推出‘文化莞城’这个概念的重要目的,就是让每一位居民为生活在莞城这个文化底蕴深厚的地方而感到自豪。” 东莞市书法家协会副秘书长黄品功认为,莞城美术馆将承担起传承、保护东莞本土文化的重任。他说:“以前东莞的美术展览存在这样的情况:开幕的时候人流攒动,闭幕时冷冷清清。莞城美术馆的设立应该会扭转这种局面。美术馆除了展览、收藏这些功能,还可以举办一些公益性质的艺术讲座,向大众普及艺术文化。” 美术馆的运作不能完全靠政府补贴,这是我国艺术场馆发展的现实问题。如何处理好公益性与市场化运作的关系,是摆在公办美术馆面前的一道难题。虽然美术馆可以适当承担商业展览,借收取的资金保证美术馆正常运营,但莞城美术馆负责人表示,莞城美术馆作为政府主办的艺术场所,必须坚持公益化运营,今后将以服务大众为首要考虑因素。 好的美术馆应该成为让观众流连忘返的艺术殿堂,但这是一个知易行难的话题。为了避免观众对高雅艺术望而却步,莞城美术馆提出在以后的运营过程中,多组织一些艺术推介活动,让艺术介入公众的日常生活,多举办高质量的展览,与公众开展高效的互动活动,使群众自发、自觉地接受艺术的熏陶。   莞城美术馆任重道远 “文化莞城”战略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建设,莞城美术馆无疑是其中重要的亮点。在响应东莞市政府“打造文化新城”的大背景下,相关部门表示,要建成一个具有文化氛围的大城市,像美术馆这样的艺术场所越多越好。 岭南画院院长、岭南美术馆馆长黄泽森为莞城美术馆的发展献言献计:“一个有生气的美术馆,就不应该仅仅具备展览的功能。莞城美术馆将来可以作为城市人文教育的基地以及人们闲暇时提高文化素养的殿堂。莞城美术馆应该致力于莞城文化的挖掘。美术馆的馆藏不仅仅要有历史上的珍品,也要重视当代艺术家特别是东莞本土艺术家作品的收藏、展览。莞城有许多文化名人,这其中就包括很多画家、书法家。我们应当把那些蒙尘的名字都挖掘出来,发现文化价值,让这些名字重新焕发出光彩。” 在积极致力于拓宽发展空间的同时,莞城美术馆将与国内外知名美术馆、艺术机构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据悉,莞城美术馆目前已与中央美术学院城市设计学院达成初步合作关系,该院已为莞城美术馆今后的定位拟定方案,建议莞城美术馆在现有基础上打造中国第一家水彩画博物馆。
春山十骏图(国画) 徐悲鸿
十骏酬知己 佳作藏莞城 《春山十骏图》创作于1941年8月,当时徐悲鸿正在新加坡为赴美参加“中国现代第一流画展”而进行创作。为感谢“平生第一知己” ——新加坡南洋兄弟烟草公司经理黄曼士,徐悲鸿特别绘制了这幅《春山十骏图》以赠之,并题款云:“四皓九老七贤会,此幅应为八骏图,多写几驹来凑数。其中驽骀未全无,曼士二哥一笑。卅年秋,弟悲鸿。” 《春山十骏图》笔力雄健,布局、设色均有新意。作品在长卷上铺开笔墨,纯用墨和色块表现草地山坡、远处白云缭绕的群山以及马的形体结构。墨、色浓淡有致,既保留了中国传统画的韵味,又生动逼真地描绘了马的飒爽英姿。十匹马神态各异、动作生动、筋强骨壮。马身细长,尾鬃飘飞,虽瘦骨嶙峋,却精神十足,俊秀飘逸,充满了生机和力量,别有一种日行千里的良驹宝马之感,体现出徐悲鸿画马所独有的精神抖擞、豪气勃发的意态,令人振奋。 《春山十骏图》为徐悲鸿一生可数之力作之一,可谓三绝:一是存世仅见的徐悲鸿十骏图;二是十骏形态各异,奔跑、跳跃、翻滚、饮水,马的各种形态被表现得淋漓尽致;三是背景丰富,图中展现的春日山坡,绿意盎然,一派生机。 《春山十骏图》在“2003中国嘉德秋季拍卖会”上以627万元人民币成交,刷新了当时徐悲鸿的作品价格;在保利2007秋季拍卖上以1512万元成交,再一次刷新徐悲鸿的作品价格记录。   千年文化重镇东莞 东莞市位于广东省中南部、珠江三角洲东北部,北距广州50公里,南离深圳90公里,水路至香港47海里,至澳门48海里,处于穗港经济走廊中间,是广州与香港水陆交通的必经之地。全市现辖28个镇、4个街道办事处。全市陆地面积246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674.88万人,其中户籍人口168万人。 东莞历史源远流长,东晋咸和六年(公元331年),东莞立县,唐肃宗至德二年(757年)改名为东莞。150多年前,林则徐在东莞虎门销烟,写下中国近代史的光辉篇章,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篇之地。东莞还是东江人民抗日根据地,悠久的历史文化和光荣的革命传统,使东莞成为南粤历史文化名城。 改革开放30年来,东莞的经济以平均每年22%的增长率蓬勃发展,是中国综合经济实力30强城市之一,外贸总量连续7年名列全国大中城市第三,居全国地级市之首,成为中国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东莞市有6项经济指标增幅居全国首位,形成了以制造业为主,以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造纸及纸制品业、食品饮料加工制造业、服装、家具、鞋业等生产和供应为支柱的现代化制造业体系,是国际性的加工制造业基地和中国重要的外贸出口基地,是世界重要的电脑资讯产品生产基地,在全球IT行业有“东莞塞车,全球缺货”之说。 东莞先后获得国家卫生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中国最佳魅力城市、中国最具活力城市、中国典范品牌城市、制造业十大最具竞争力城市、中国投资环境百佳城市、国际花园城市等荣誉称号,在国内外的影响力与日俱增。   “文化莞城”稳步推进 莞城位于东莞市北部偏西,北距广州50公里,南离深圳90公里,距香港140公里,处于珠三角主要交通枢纽交汇处,是东莞市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人才、资金、信息等生产要素集中,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莞城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老城区,自唐朝至德二年算起,已有近1250年历史。莞城古称“到涌”,谓“东江所到之港”。明洪武十七年(1384年)始称“东莞城”,解放前称“莞城镇”,2002年改为“莞城街道”。莞城总面积13.5平方公里,下辖9个社区,户籍人口16万人,外来暂住人员约10万人。 千年莞邑孕育着深厚的人文气息和文化底蕴。在东莞现代化的建设进程中,莞城一直是东莞文化建设中一支不可忽视的主力军。1250年来,莞城一直是东莞的文化中心。纵观东莞历史,莞城其实就是东莞文化发展的一个缩影。莞城文化资源丰富,悠久的历史孕育了莞城浓郁的岭南文化底蕴,积累了大量的历史文化资源,拥有国家级文物单位可园、却金亭碑、西城楼、资福寺云石塔等众多文物古迹。莞城文化名人辈出,涌现了陈琏、罗亨信、罗嘉蓉、邓容敬、邓尔雅、容庚、容肇祖等众多文化名人,仅王屋街就因出过17个进士而声名远扬。 经过了漫长的历史沉淀,莞城的文化已经物化和固化下来,并深深地融入了莞城的人文风情之中。 莞城2005年开始精心打造的“文化周末”文化品牌,在广东甚至全国的影响力不断扩大。目前“文化周末”晚会已举办130余期,在国内外文艺比赛中都有不俗的成绩。“文化周末”晚会曾在2006年度的“中国十大演出盛事”评选中获“全年演出项目制作”银奖;“文化周末”演艺中心选手2007年5月在第82届英国黑池舞蹈节公开赛职业新星拉丁舞比赛中一举夺冠,成为东莞市首个在国际上获奖的舞蹈项目;“文化周末”少年合唱团于2006年7月获得第四届世界合唱比赛金牌金奖,2007年7月获得中国金钟奖首届合唱比赛银奖,是全国非专业合唱团队总分第一。莞城的东门广场“和阳夜韵”已成为群众文化的品牌,“粤韵金声”节目在全市乃至珠三角范围内享有盛名。 在公共文化建设方面,莞城全力打造莞城美术馆和莞城图书馆。莞城美术馆除收藏莞城历代书画家的作品外,也吸纳了中国古代、近现代的一些优秀书画家的作品。所以它不但有一般美术馆的特点,而且兼顾莞城的地域性。莞城图书馆是莞城今年要推出的一个重要项目。该馆为了跟其他图书馆有所区别,主要以文史类、艺术类的图书收藏为主,收集了历代莞城、东莞、广东乃至全国在文史类、艺术类方面的大量古籍范本,为莞城保存了一份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 为进一步提升莞城文化品位,通过文化的带动,促进经济社会双转型,2007年,莞城提出打造“文化莞城”的发展战略,其内容为: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发挥莞城的历史文化优势,整合莞城历史文化资源,推进精品文化工程,实施品牌发展战略,提升市民的整体文明素质,提高城市的文明程度,推动文化与经济有机融合,带动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升级,全面建设富强和谐新莞城。通过实施“文化莞城”发展战略,促进文化与经济良性互动、共同发展。通过推动文化发展,为莞城提供一个浓厚的文化氛围,从而广纳人才、招商引资,为经济发展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不断增强莞城经济发展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带动整个莞城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编辑: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8956011098

©2005-2018 zhuoke.cn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