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与兵法 我一生难解的情缘

书法与兵法 我一生难解的情缘

书法与兵法 我一生难解的情缘

时间:2007-09-28 00:00:00 来源:

名家 >书法与兵法 我一生难解的情缘

张济海
也许是命运的安排,书法与兵法和我结下了不解之缘。 遥想三十多年前,我十六岁时凭着一手好字被特招入伍。之后,亦文亦武,修持历练,成为军校的一名硕士生导师。我指导的学生获得了硕士学位,成为优秀的军事人才;我的书法创作也日有所进,代表作品“厚德载物”被永久性地镌刻于万里长城居庸关。朋友们问我,你是如何把书法和兵法统一起来并取得如此佳绩呢? 天地之道,一阴一阳,阴阳之变,太极之理。书法与兵法,同出此理,二者相辅相成,交相辉映。 一个优秀的书法家,犹如一位优秀的军事指挥员。用笔如用兵,布局如布阵。书法用笔的优与劣,布局的巧与拙,如同军事上的用兵同样事关成败。熟悉兵法的人都知道,奇正是兵法之要诀,孙子曰:“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 唐代著名书法家孙过庭在《书谱》中说:“初学分布,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务追险绝;既能险绝,复归平正”。所谓正,是带有普遍性的一般规律;所谓奇,是特殊规律。兵法与书法都是以奇取势,以正成和;奇正相生,生生不息。用兵不讲奇正则难以取胜;书法不讲奇正,就不可能创造出好作品。书法家还常以排兵布阵之法构思书法之章法;以用兵的出没、起伏、虚实来处理点画与结构,使书法作品收到意外之奇效。书法的诸多术语则直接来自于军事术语。如西汉初年的萧何喻写字为参加战阵,他说:“夫出势法,犹若登阵,变通并在胸前,文武贵在笔下……每欲书字,喻若安营扎寨。”卫夫人在《笔阵图》中,以用兵的阵势、武器的锐利、军事行动的威力等军事术语来喻书法之笔画。书圣王羲之在《题笔阵图》中,喻纸为阵地,喻笔为矛戈,喻墨为盔甲,喻砚为城池,构思即将帅,技法即副将,结构即谋略,运笔出入宛若发号施令,转折有力势如破阵杀敌,笔画飞扬真个是决定胜负了。难怪清代书法大家康有为说:“古之论书,犹古兵法也。” 自古以来,军人就与书法结下不解之缘。从冷兵器时代一直到今天,军营造就出的书法大家不胜枚举。相传,书法的基本工具毛笔就是秦国名将蒙恬所发明;草书也是因适应作战需要而产生;历史上许多军事家同时也是书法家。被誉为书圣的王羲之、亚圣颜真卿都出自军营。秦代小篆的创始人李斯、初唐四家之一的褚遂良、宋代抗金英雄岳飞、清代禁烟英雄林则徐;现代如毛泽东、周恩来、叶剑英、陈毅,中国书协首任主席舒同等,他们不仅善于用兵,而且深谙书道,既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同时又铸情于笔墨之中、挥毫于方寸之间,真可谓文韬武略,兼擅其身。 强调书法与兵法的关系,可以防止书法创作中的无病呻吟,荡涤萎靡、柔弱、消沉之气,弘扬阳刚之气、浩然正气。我以为,刚柔相济、出奇制胜,是书法家与兵家的可贵品格。创作一幅书法作品只是一个瞬间,指挥一场战斗也是一个瞬间,永恒的是那种深邃的哲思,是游刃有余的书艺与兵艺。墨池之深,荡荡乎如江海;书法之奇,危危乎如用兵。军人研习书法,挥毫泼墨,不仅有助于对兵法的理解,而且通过书法领悟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爱国意识和民族自豪感。因此,军人不仅要学会“舞刀弄枪”,还应学会“挥毫泼墨”,能文能武,尽显当代知识军人的风采。 书法与兵法殊途同归。 书法与兵法,将伴随我终生。 (为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0周年而作 2007年7月23日于抱扑斋)
编辑: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8956011098

©2005-2018 zhuoke.cn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