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大千再传弟子:反对影视剧“戏说”丑化张大千
张大千再传弟子:反对影视剧“戏说”丑化张大千
张大千再传弟子:反对影视剧“戏说”丑化张大千
内江,为张大千先生出生之地。昨日是内江张大千纪念馆开馆15周年纪念日。来自上海、西安、成都等地的张大千大风堂数十门人以及张大千家属等,齐聚张大千纪念馆举行中秋笔会,挥毫泼墨,以此完成对张大千先生的缅怀追思。与此同时,内江张大千纪念馆文化艺术中心也正式揭牌成立。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张大千家属及众弟子表明,目前,国内一些文学作品、影视作品,以虚构、失实的方式“戏说”书画大家,如此行为实在不该。
遗憾 高龄弟子忽染小恙未能成行
近年来,随着当地政府“大千故里,文化内江”的打造,大千先生更是成为了内江最响亮的城市文化名片。内江大风堂中秋笔会,吸引了大千先生远在上海、西安、成都等地的数十弟子,而目前在世的,大千先生子侄辈中年龄最高的张心义先生,也率家属前来,此外再加上众多本土画家,笔会上,一时间群贤聚集,大家荟萃。但遗憾的是,定了要前来参加笔会的,现年94岁的大千先生入室弟子龙国屏先生,却因临行前身体忽染小恙未能成行,但龙国屏先生托人转达了自己的歉意。
精彩 张晏两大师弟子同台献艺
昨日中秋笔会上精彩不断。让人叫绝的则是张大千先生第一代弟子王永年先生,与同是内江人、现年106岁高龄、有着“老画仙”之称的晏济元先生第一代弟子韩德云先生的同台献艺。只见王永年先生,大处着墨,随意挥洒间,曲折遒劲的腊梅当即跃然纸上,随后稍加修饰,腊梅之上随即梅花朵朵,凌然傲雪。而韩德云先生则笔走清淡,着墨处看似无痕,但一丛兰花,却簇拥而出,俨然芳香四溢。随后,包括大千先生的再传弟子以及内江本土书画好手们纷纷等台献技,一时间,笔会上翰墨飘香。
呼吁 欢迎研究但不宜“戏说”
昨日笔会上,来自上海的大千先生再传弟子,以叠彩山水创新大千先生手法的沈舜安指出,目前大陆对张大千的研究,还显得薄弱,但与此同时,一些文学作品、影视作品,却以虚构、失实乃至丑化先生的方式,将书画大家进行丑化,如此“戏说”,实在不该。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沈舜安表示,当某电视剧以张大千为原型,进行创作时,其间多有对史实不尊重,对此,作为大千先生再传弟子,沈舜安当即与张大千先生女儿张心庆取得联系,并在该事件中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与此同时,沈舜安还在世界范围内积极收取张大千先生史料,“大千先生的生活照,我已收集上千张,此外还有大量音像资料。所有资料全免费对有志于研究大千先生的人开放。”而大千先生侄子张心义则向记者表示,“以一种严谨的学术态度来研究张大千,我们非常欢迎。但以不负责的态度,甚至以此牟利,我们肯定会反对。”(张柄尧 刘慧 高冰洁)
相关链接
张大千小传
张大千(1899~1983),出生于四川内江县郊。原名张正权,号大千,别号大千居士。其二哥张正兰,即是著名的画虎大师张善子。他们的画室名“大风堂”。上世纪30年代,他与北方大画家溥儒(心畲)齐名,被称为中国画苑的 “南张北溥”。徐悲鸿曾盛赞张大千为“五百年来第一人”。40年代,张大千自费赴敦煌,耗时三年大量临摹了石窟壁画,并将之宣传介绍,使敦煌艺术宝库从此为国人和世界广为瞩目。1949年后,张大千旅居国外,并在世界各地频频举办个人画展。他被西方艺坛赞为“东方之笔”。1953年,54岁的张大千来到了南美,为了不使名画落到外国人手中,他低价把所藏的《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等文物卖给了内地,由国家文物局收购,使国宝回到了祖国。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手机浏览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