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术馆:两岸城市艺术节.美术论坛
中国美术馆:两岸城市艺术节.美术论坛
中国美术馆:两岸城市艺术节.美术论坛
作为“两岸城市艺术节——城市文化互访系列(台北周)”活动中重要的展览项目,由台北市立美术馆筹组的“台湾美术发展1950-2000”展览将于2006年9月15日在中国美术馆开幕,并举行“美术论坛”。凡对此次活动感兴趣的社会各界人士均可报名参加,中国美术馆将为与会者免去门票。
主办单位:中国美术馆
筹展单位:台北市立美术馆
论坛主持人:中国美术馆学术一部主任 陈履生先生
论坛致词者:
中国美术馆馆长 范迪安先生
台北市立美术馆馆长 黄才郎先生
美术论坛主题演讲:
(一)讲题:1950至1960年代台湾画坛之争及其后的发展
讲者:美术史学者 王秀雄先生 / 台湾师范大学美术研究所名誉教授
(二)讲题:前卫·现代·抽象——1960至1970年代的台湾艺坛
讲者:美术史学者 萧琼瑞先生 / 成功大学历史学系暨研究所副教授
(三)讲题:1980至1990年代台湾女性艺术家的艺术表现
讲者:独立策展人暨艺术评论家 陆蓉之女士 / 实践大学时尚与媒体设计研究所暨媒体传达设计系教授
(四)讲题:1980至1990年代台湾当代艺术的现象、议题与表现
讲者:独立策展人暨艺术评论家 王嘉骥先生 / 新竹教育大学艺术与设计学系讲师
美术论坛对谈、交流专家:
艺术家 李锡奇 先生
艺术家 欧豪年 先生
艺术家 郭振昌 先生
艺术家 庄 普 先生
艺术家 陆先铭 先生
台北市立美术馆展览组组长 张芳薇 女士
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主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 邵大箴 先生
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杨力舟 先生
中国美术家协会编审 吴步乃 先生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 水天中 先生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 郎绍君 先生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 薛永年 先生
中国美术馆研究员 刘曦林 先生
北京画院院长助理 王志纯 先生
清华美院博士后 黄笃 先生
中国美术馆学术二部副主任 裔萼 女士
中国美术馆研究馆员 徐虹 女士
美术论坛学术秘书:中国美术馆学术一部 李万 先生
美术论坛时间:2006年9月15日下午2:30—5:00
美术论坛地点:中国美术馆七楼学术报告厅(150人座次)
对谈会与会者:美术史专家和研究者,美术院校研究生,及参观展览的公众(限100人)
报名时间:9月11日 — 9月15日,上午9:30—下午4:00
联系方式:中国美术馆学术一部 64070320;邮箱:liwan99cn@yahoo.com.cn
联系人:李 万
论坛参与者限100人。报名者接到中国美术馆回复后,可于9月15日下午1:30到中国美术馆传达室领取入场券。
“台湾美术发展1950-2000”展览简介:
作为“两岸城市艺术节——城市文化互访系列(台北周)”活动中重要的展览项目,由台北市立美术馆筹组的“台湾美术发展1950-2000”展览将于2006年9月15日在中国美术馆开幕。
台北市立美术馆自1983年建立以来,即致力于现代与当代艺术的推广,在研究、展览、典藏及教育推广上进行了全方位的建设,并取得了可喜的成就,成为台湾地区深具影响力的美术馆。在关注现当代艺术的同时,台北市立美术馆还十分重视对现代美术史发展脉络的梳理和研究,并自2003年始相继策划并举办了“长流——50年代台湾美术发展”、“前卫——60年代台湾美术发展”、“反思——70年代台湾美术发展”、“开新——80年代台湾美术发展”、“立异——90年代台湾美术发展”等特展,这一系列以10年为一单元的学术专题展,大致呈现了20世纪下半叶台湾的美术发展面貌。“台湾美术发展1950-2000”展即是在上述系列特展的基础上,撷精萃华,选择了111位代表性艺术家的121组件作品,包括绘画、雕塑、摄影、装置、录影艺术、行为艺术文件记录等,基本勾勒了50年的台湾美术轮廓,以助大陆观众简明清晰地宏览宝岛之艺术。
50年代是台湾地区发展史上的一个转折性时期,突出的美术现象是民间画会的蓬勃兴起。从大陆移居台湾的艺术家和本土的艺术家,在中国画和东洋画两个不同的领域各有发展,并互相影响。60年代是台湾画坛西潮涌动的时期,美国抽象表现主义等现代流派席卷台湾,尤其是“五月”和“东方”画会,在50年代末期即为现代绘画运动的旗手,积极倡导现代艺术,他们的努力在60年代开花结果,整个画坛以“前卫”的姿态、创新的精神,大胆进行新技巧、新媒材的探索。70年代的台湾画坛弥漫着浓郁的反思气息,乡土意识高涨,艺术家多以乡村生活和底层百姓为创作题材,表达对现实的关怀。70年代的艺术家还以陶土为创作媒材,导致台湾现代陶艺的萌芽,并繁盛于80年代。同时,70年代的摄影家关注土地与人的关系,拍摄了一批经典的深具人文关怀的纪实摄影艺术。如果说60年代的台湾画坛一度视写实主义艺术为洪水猛兽,那么,70年代则在很宽的层面上回归写实艺术,这与乡土情怀有关,与现实关怀有关,当然,还与1976年举办于台湾的美国画家怀斯的作品有关,此外,旅居纽约的台湾画家照相写实主义风格的作品等等,均为70年代的具象写实画风增添了色彩。80年代的台湾美术沿着两条主线发展,其一是许多留学回台的艺术家,以集体展览的方式,推崇西方抽象艺术。他们多着眼于艺术本体的探索,研究形、色、空间的关系,探讨艺术发展的多种可能性。其二是具象艺术家们倡导“艺术回归生活”,致力于对社会现实和个人精神状态的表现,他们以明确的形象反拨抽象艺术,并表达自身对现实问题的关注和思考。90年代是装置艺术、影像艺术大行其道的时代,多元的文化环境给艺术家们的艺术探索提供了各种路径,艺术的舞台因此而异彩纷呈。
如此规模盛大的展事,犹如一本流动、立体的台湾地区艺术断代史,流连于5个展厅之间,我们仿佛徜徉于上世纪50年代至90年代的台湾艺坛,那些精彩的艺术家和优秀的艺术作品串联起来的艺术史,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视觉上的愉悦抑或冲击,更多的是深心里的感动和震撼。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手机浏览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