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画家魏喜艺术理念解读
油画家魏喜艺术理念解读
油画家魏喜艺术理念解读
自八十年代以降,油画家从社会意识形态的整一性,逐渐的转向和分化为表现自我感受精神和从形式语言到艺术本体语言的探索与研究,试图寻找到一条适合于东方情结的艺术样式。在这种思潮的萌动下,形式语言的多样化便走向了前沿,艺术家们试图以西方的艺术载体阐释东方古老的文化理念;甚至是东方水墨的形式都给油画家的创作带来极丰富的文化符号和外在语言表达上的参照,具象写实已脱离了整一的窠臼,本土油画艺术的探索渐次的推进与演变,在语言和形式的探索与形成,每个艺术家可以说都在搜寻本我的切入点,然而,语言的形成并非信手拈来,需要的是艺术家对艺术的感悟和内在的文化修养,二者缺一不可,每个艺术家可以说都深谙这样的道理。最后的结果却是千差万别,这往往是在艺术语言和形式探索上“度”的把握上。油画这一外来画种在积极地汲取本土的艺术养分、继承和发展东方式的绘画语言和形式,成为当代中国本土油画家主要的课题。
作为探索油画艺术语言和形式的油画家魏喜在当前的艺术大潮的嬗变中,在努力的在寻求自我艺术本体语言样式取得了相当大的突破和完善。在从众化的语言样式中得到彻底的蜕变。我们从画家多年的艺术轨迹中可以的看到艺术家在语言形式探索中所取得的成果。在98中国油画美术年——当代中国山水画·油画风景展中,魏喜以他《静静的高原》(1998)参加了展出,那时的艺术语言还趋于从众化;自己的面貌还没有形成。但这是画家即将走向风格和艺术语言的突破、变化的肇始。展出以后,画家魏喜开始了艰辛的探索,因为他深知个性鲜明的艺术形式和语言是每个艺术家的一生的追求和企盼。在彰显的艺术形式背后若没有文化理念的蕴涵,再花哨的艺术形式也是贫血而显得苍白无力。艺术形式不只是形式,形式一定要承载艺术家对世象万千和人生的感悟,否则艺术形式再如何完美,也只是一个没有灵魂的“躯壳”而已。他从东方的古老民族文化积淀中不断的汲取养分,从宋元的山水笔墨中寻求自己的外在语言形式的构成。以求得新的本体艺术语言和样式。
我们追溯画家魏喜的艺术历程,不难看出,每一个阶段的艺术探索和艺术风格的演变,在这成功的背后艺术家是怎样的辛勤和付出。在他的早期作品,我们能看到艺术语言渐变的萌芽。但那时艺术家还处于探索阶段,语言、形式和手法都不很成熟,当然,这是每个画家探索时期的必经之路,随着时间的推移,艺术语言逐渐的成熟并臻于完善,摆脱了“常规”的束缚,对画面的处理也越发得心应手,这当然离不开作品量的积累,近期,我们感悟的作品,让我们眼前一亮和情感上的震撼的同时又感到作品语言的“陌生”,这“陌生”是艺术家艺术语言、风格和样式的形成和趋于完善。是艺术家辛勤探索后的收获。
在当下意象油画兴盛时期,大部分架上艺术家都在这条路上求索,然而,画家魏喜似乎要走的更早一些,他深谙绘画的再现和表现的差异,也深知表现并非注重形式,刻意的注重形式感的表现,容易使画面做作和呆板而导致空泛。如何能达到轻松自如而又言之有物,正如画家魏喜说的那样:“在不经意中迸发,达到预期经意的效果”,这和中国画讲的“意在笔先”,意义是契合的。从画家的作品中我们能感到润含的东方文化精神和奥理,但是,画家并没有照搬而是吸收并消化、融合。以期达到“涅盘”的境界。作为语言的载体形式,画家并没有把中国的文人画的风花雪月作为形式感的主旨,而是在形式的探索中更加深化了作品的精神品质、语言的承载。在颜色的运用上更加注重西方绘画本体语言的传承,而不是简单的用油画的材料翻成中国画式的油画生吞活剥。艺术样式能否反映东方文化精神,其主要是画面的整体精神意象所传达的东方文化的意义。所以形式对画家魏喜来说只是一种表达画家精神世界的手段,就像中国的诗词一样,合辙压韵的优美诗歌的背后是承载着一种思想和意义和某种意境,绝不是简单的文字和朗朗上口。
在艺术语言的探索上,画家魏喜始终本着绘画的本质不是对自然物象的描摹。画家说:“以自然为师,师法自然,在具象之中寻找意象的语言,在意象语言的背后传达的是具象的精神和理念。”初期作品由于过分注意对中国传统笔墨的汲取和急于变法,作品还略显得有些生涩和疏于变通,画面形式感和色彩处理上也显得拘谨和做作,在中期的作品中艺术家的变法已日臻成熟,这一时期的作品,已明显看到形式的构成逐渐从初始局部的拼接而对整体关系稔熟的控制,色调通体的处理上也由初始追求水墨的单纯灰暗渐渐化减了,但对物象的形态和质感表现上没有减弱,而是越发厚重且具有中国笔墨的挥洒朴拙的味道,用笔上更加写意性,随意性,画风也渐入抽象性。但又没失去油画媒材工具的特性,画家仍然不失其材料的本真,在意象语言形式下其色彩是丰富而有变化的,决不是单一和简化,而是简洁明了的表达艺术家的东方文化的审美观念和理想。特别是近期的作品中,如:《银色的山谷》、《空濛雨后》、《小村·雪》等作品中,我们更能体味到画家通过艺术语言对东方文化精神的诠释。画家更加把自然与人的精神契合作为表达心性的一种参照,以期通过作品传达中国哲学的“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宇宙观。正如清石涛所言:“画者从于心”,“无法之法乃为至法”的理念。此时我们明显读出艺术家的语言已相当的成熟和完善。特别是对画面整体的处理和语言的把握上,已经十分娴熟和得心应手。色彩的处理上既恰好地表现了油画材料工具所具有的性质——丰富性,又不失东方绘画的精髓、理念。生硬和牵强的感觉已荡然无存。这除了画家在技法上的稔熟之外,还有就是画家的“画外”之功了。画家魏喜除了嗜画如命,那就是酷爱读书、读画,读画多是中国古代绘画,特别是对中国传统文化儒、道、释美学思想的参悟,及对古代画论的研读,这些都为他以后艺术理念和艺术风格的形成起到了默化的作对于他的作品,我们不能只是简单看似具有东方美学意味的艺术形式,其实我们更应该看到的是通过艺术家魏喜的作品我们解读出东方博大精深的古老文化积淀,当然就其绘画这特有的表达方式来讲,不可能全部承载所有,因为任何一种艺术形式都有其自身的局限性,视觉艺术亦然。艺术语言的探索与嬗变是每个艺术家追求艺术生命获得新生的布满荆棘丛生之路,油画家魏喜仍无例外,他的探索之路才刚刚开始……。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手机浏览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