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考古又有新发现
天津市考古又有新发现
天津市考古又有新发现
沿京杭大运河有十余处古墓群面世
随着配合京津城际铁路和京津高速公路工程文物保护考古勘探工作的结束,近日,文物部门在本市武清区北运河两岸、旧县城关附近、高村兰城发现了多处汉魏、金元、明清时期遗址和墓地。这些遗址和墓地的发现,一方面极大地丰富了天津地区大运河文化遗存的内容,加深了大运河天津段的文化内涵,另一方面对研究以旧县和兰城为中心的聚落形态,探索这些中心聚落兴废原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京津城际铁路和京津高速公路两项工程均经过本市武清区,走向大致与京杭大运河重要部分———北运河相平行。经过考古勘探,在上述两项工程征地范围内发现了达村、南辛庄、富村、白古屯、黄辛庄、八里庄等十余处金元时期遗址以及东岗子等明清墓群。这些地下文物分布地点,集中在武清区的北部,自北而南分布于京杭大运河北运河段的沿岸,属于京杭大运河的相关遗存,是大运河历尽沧桑的见证。
京杭大运河作为世界上开凿最早、最长的一条人工河道而举世闻名,目前,国家文物局正在开展京杭大运河保护和申报世界遗产的工作,天津市也正在积极参与此项工作。下一步,文物部门将对上述遗址、墓地进行考古发掘,以揭示金元、明清时期京杭大运河两岸村镇聚落形态及分布特点,探求京杭大运河对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所起到的积极作用。
另外,本次新发现的富村、稍子营、白古屯、齐庄、小陈庄等遗址,围绕着旧县村古城、城关镇故城分布,对于了解历史上武清境内的村镇布局特点,进行聚落考古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武清历史文化悠久,从西汉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武清立泉州县到明清时期的武清县,武清县治所多次迁移。考古研究已证实城上村故城、旧县村故城、城关镇故城等均担当过武清县治所,对于这些文化遗存的研究,亦将有助于科学揭示武清历史上县治所频繁迁移的原因。
武清区高村乡兰城村作为一处文物分布比较密集的地点,一直为文物部门所关注。经过文物部门多年的工作,兰城村附近分布有许多古代墓葬以及重要遗址,多为战国、汉魏时期的遗存。此次勘探在不到两公里的长度内就发现了三处遗址和三处墓地,说明此地文物分布密集。上世纪考古工作人员曾在兰城村东南进行考古发掘,从出土的陶器等遗物看,兰城村历史上经济曾经比较发达,应为一处等级较高的遗址,而且在此地还出土了著名的鲜于璜墓碑(目前在天津博物馆内展出),书法方正严谨,遒劲古朴,在汉隶中独树一帜。这次勘探中发现的古代大道数条,都通向兰城村,说明兰城村在汉魏时期为该地区的一处中心聚落。
截止到记者发稿时止,京津高速公路沿线文物点已进行考古发掘,而京津城际铁路沿线的文物保护工作,文物部门与建设部门正在协商之中,罩在古文化遗产上的神秘面纱,将随着考古发掘工作的开展逐步得以揭示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手机浏览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