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录号/艺术家:

徐累 向达芬奇致敬—天花 镜心

图录号:2487
拍卖信息
拍品名称:
徐累 向达芬奇致敬—天花 镜心
图录号:
2487
年代:
--
艺术家:
徐累
材质:
设色纸本
作品分类:
尺寸:
132×276cm
估价:
开通VIP查看价格
成交价:
RMB:开通VIP查看价格

HK:0
USD:0 GBP: EUR:0

拍卖公司:
北京保利
拍卖会名称:
八周年春季拍卖会
专场名称:
现当代中国水墨回望三十年夜场
拍卖时间:
备注:
声 明:
著录:《徐累》,第56页,美国国际中国文化出版社。 题识:徐累制。 悖论的玄机,向达芬奇致敬——徐累代表作《天花》赏析文/周雪松即使是再桀骜不逊的艺术家心中都至少有一位让他无限敬仰的前辈艺术家,越是优秀的艺术家越能在这份敬仰中谦卑地面对自我的创作,在回望前辈的同时不断鞭策自己,超越前人的历史,也超越自我的历史。作为一位在当代实难被归类的艺术家,徐累就常常与历史上的大师隔空相对。他心中最为敬仰的,是文艺复兴时期的天才艺术家达芬奇。虽然徐累是以传统的材料和三矾九染的技术营造出他独特的绘画风格,但他终究放弃了传统工笔中的线描,以色、面和精准的形象构筑图像,形成了我们在中国画历史中难以见到的画面空间以及微妙的写真性,创作出既有西方绘画的景深关系,又有中国工笔画幽深意境的作品。这是一个大胆的挑战,他颠覆了我们对中国画的固有认知,并合理地调节了东西方不同的绘画经验,用徐累自己的话说:“文艺复兴时代的达芬奇,他的手稿可以是现代性的幻想符号,南唐周文矩的《重屏会棋图》,也可以理解为现代性的视觉结构。要懂得用自己才能,让貌似天涯的东西咫尺化,给他们穿凿附会的理由。”二十世纪以后的中国画,一直存在着中西融会的实践课题,从林风眠、吴冠中到今天的徐累,他们以不同的时代语境,探求倚靠他山之石解释中国传统美学价值的真经。与先行者不一样的是,徐累的个人形式并不在现代风格的揣摩上,而是远追西方文艺复兴的绘画特质,他的丰富性也汲取了视觉艺术史中的多样表现。他从达芬奇那里汲取的,显然不止是达芬奇的绘画技巧,他更多的吸收了达芬奇的某种神秘主义的的人文精神。作为文艺复兴时期恢复了古希腊写实传统和人文精神的艺术家,达芬奇同时还是一名卓越的科学家、军事家、音乐家和解剖学家,他将他复杂的精神世界融入了看似单纯的绘画中,令他的绘画总是暗藏各种玄机。时至今日,依然有艺术史学家、艺术评论家等不断地探寻达芬奇绘画中的奥秘。多年来徐累博览群书,在中西方泛文化的研究积淀下,运用高超的修辞学技巧,也为他的绘画设置了诸多精妙的玄机。2007年前后,徐累创作了一系列向达芬奇致敬的作品,激发他的灵感的,是一批达芬奇的手稿。达芬奇曾以艺术家的想象力和科学家的求真欲望,对几何学、建筑学、机械学、解剖学等多种学科进行研究,他在当时无法实现又在当时看来不合时宜的思想,多以手稿的方式被记录下业。这些的手稿中,有一张蒸汽火炮台格外吸引徐累。这张单色的素描稿既有科学家的理性与严谨,也有文艺复兴绘画的稚拙与浪漫。火炮台绘于画面右端,有炮弹不断被发射出来,沿着美丽的弧形升空并降落到画面左侧并爆炸。徐累将这手稿用水墨重新画出来,将其一分为二,并置于他自己作品的两端。作品中间,相对素描手稿文本式的图式,徐累以深邃的蓝色画出一间静谧卧室的夜景,一张空床仿佛主人刚刚离开,枕头和床上的褶皱被描绘得极具质感,相比达芬奇的手稿,画面厚重而真实。两种相互对比又相互呼应的画面,组合成了徐累的作品《天花》。《天花》的意思即“天花乱坠”,在一片神秘莫测的氛围里,徐累的想象力再度得到迸发,图像延续徐累创作中一直呈现的实与虚的悖论,并由此生出特别的诗意。战火与静夜两幅图景,一外一内,一昼一夜,一动一静。看似合理,却总隐藏着重重矛盾——这两幅图景,究竟哪个是真,哪个是幻?若战火是真,被内室之景一阻隔,就马上露出了其原本是文本的马脚,提示我们这本就是达芬奇为发明而绘制的一张图纸;若内室是真,纵使三矾九染,那悬浮在空中的帽子还是一下子落入了幻境。达芬奇曾经的奇妙思想,在他去世之后,随着手稿流散并淹没在世界各地。在那之后两个世纪以内,人们不断重新发现了许多达芬奇已经发现却没有发表的思想。曾经的所谓虚空的想象,挨个被验证为真实。奇幻的往往可以映射最真实的现实,徐累作品的妙处也在此处——那模糊不清的年代和虚实难辨的空间,恰恰能够超越时空,与不同年代和不同地域的观者碰撞共鸣。早在1994年,徐累曾创作过一幅有类似意象的作品《飘》,一顶被抛出的帽子,以摄影分解的方法在空中抛出一段弧形轨迹,与它并置还有一个蝴蝶的标本,两者均改变了原来的物理属性,形成静与动、轻与重、生与死的悖论,此在与彼视的弦外之音,也给人以世界真实与幻觉的思考。在徐累看来,现实是残酷的分离,而沟通则是虚无的连接,他愿意在每个时空注入暧昧的意象。徐累徘徊在两极之间,他的许多作品一直潜藏着悖论的线索,意图在远去与回归之间找到某种架构。许多年以后,《天花》中天女散花般散落的炮弹,形成了一个虚幻的“桥”的意象,但是,艺术家以一个截然相反的图像将其阻隔开来,让“桥”的沟通与连接,遗憾地无法达成。艺术家在这两件作品中,宣示了一个“桥”型的向往。经历若干年的沉淀,最终形成了2013年极具突破性的新作《霓石》。那至实在至坚硬的山石,不仅弯成了桥的形状,还有了至虚空至柔美的彩虹的身姿,被画在薄如蝉翼的绢面上,让人震撼虚实相间的大格局。至此,没了达芬奇的手稿,达芬奇的神秘与狡黠,但徐累分明悄悄掌握了属于人类共通的词语辩证法。而在徐累的艺术之路上,《天花》起到了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这件巨制代表作是他灵感的烟花,演习了未来绽放的绚丽色彩。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8156032908 18155173028 18956011098

©2005-2018 zhuoke.cn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