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录号/艺术家:

清中期·陈曼生刻愕怡斋款紫泥井栏壶

图录号:2766
拍卖信息
拍品名称:
清中期·陈曼生刻愕怡斋款紫泥井栏壶
图录号:
2766
年代:
艺术家:
--
材质:
作品分类:
尺寸:
高6.3cm 长13.3cm
起拍价:
开通VIP查看价格
拍卖公司:
西泠拍卖
拍卖会名称:
二〇二一年秋季拍卖会
专场名称:
中国历代紫砂器物暨茶文化专场
拍卖时间:
2022年1月21日 - 1月23日 (周五至周日)
备注:
声 明:
款识:愕怡斋(底款);曼生(刻款) 镌刻:井可汲,壶可吸,长不竭,受其福。曼生铭。 说明:对雅逸之外在日常生活和自由之内在精神生活的共同追求是陈鸿寿艺术灵感得以不断产生的不竭源泉。他以敏感而多情的目光,细致地观察着自己生活的周遭,一片断瓦,一处井栏,天边的一轮却月,曼生都付出自己绝对的真心去品悟它们,将自己的“格物致知”所得与该物一起融入壶中。此次西泠上拍的正是由一处井栏而联想生发的曼生井栏壶。此壶胎色泽赤赭,通体砂粒隐现,然手感极为平滑,通观其形,古朴典雅之气韵油然而生,此壶虽有残缺,但见其制工、刻绘,仍无愧为曼壶佳作。 陈曼生在紫砂创作上的成功离不开他对金石学的不断研习,作为乾嘉学派的继承者,曼生一生在金石学上孜孜以求,井栏亦属于广义的金石学范畴之内,上等井栏上的铭文蕴藏极高的学术价值,清人曾拓井栏文字成册,供人传阅,是故曼生以井栏入壶当不意外。 曼生可得灵感制出经典艺术传承品的另外一点原因是:个人随年龄的增长,所见人、事、物已繁,阅历和智慧随之增长,此壶壶铭为:“井可汲,壶可吸,长不竭,受其福。曼生铭。”古人常言:“福有其数,禄有其数”,个体之命运随势而变,无人可顺遂一世。然而在并不得志之时,逍遥之人一样可以在如是境遇当中自得其乐,此方显示出个人对自己命运的真正把握。《逍遥游》中曾言:“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或顺或逆,一杯清茶,一持雅器,是曼生所谓“壶可吸”,无论外在发生怎样的是非变化,茶之水“长不竭”,只要君子仍保有品茶之心境,水不竭而福不断,此福非为致福,而为清净安宁之福,人人可受之,这或许是曼生作此铭刻想要传达给后人的,即所谓“厚德载福”。 郭麐所写《灵芬馆诗话》中有言曰:“曼生才艺,可了十人,诗宗太白、长吉,洒然而来,不屑屑于字句,而标致自佳。”可知曼生雅好李太白,他学习李白的文学风格,在人格上想必也是向往的,李白斗酒诗百篇,是最富浪漫情怀的酒中仙,在他的诗作当中少见伤情于自苦之词,更多的是豁达乐观之情,这或许是曼生钦慕李白的原因之一。在他的其他壶铭当中我们也可观之,曼生作半月瓦当壶,铭之曰:“ 不求其全,乃能延年”,没有对绝对完美的执着,陈鸿寿得以享受更为自在的人生,古人所言:“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然而真正可以身体力行的人却在少数。 曼生之仕途亦难谈顺遂,他早年为幕僚,终于为官,但一直是低品级的地方官,没有得到继续上升的机会,抱负是被困顿的,外在环境来说,生活在清中期的陈鸿寿见证的是清廷的由盛转衰,所经历的乱象自不必说,然而他可以放眼于订制茗壶之事,有精神之寄托,或许可以超脱外在部分的境遇跌宕、宦海沉浮,自我成就。再复观此壶,亦虽经历使之“不完美”的过程,但其身之根本无损,其豁达之铭刻无损,细细想来这便也是“福”了。 款识简介:1. 曼生,陈曼生(1768-1822),清浙江钱塘(今余杭)人,名鸿寿,字子恭,号曼生,一号种榆道人,曼公,曼龚,夹谷亭长,胥溪渔隐等,西泠八家之一,善书法,篆刻,嘉庆十六年(1811)左右,任溧阳县宰,好紫砂工艺,自绘紫砂壶十八图样,请杨彭年及杨之弟妹并邵二泉等制壶,自在壶上刻铭,称“曼生壶”。 2. 愕怡斋,不见史载,或为清早期至清中期斋号,所订制之紫砂器均品级较高,曾见“清乾隆·愕怡斋款紫泥泥绘山水纹攒盘”。

本拍卖会推荐拍品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8156032908 18155173028 18956011098

©2005-2018 zhuoke.cn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