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录号/艺术家:

9世纪 合金铜释迦牟尼佛陀立像

图录号:1023
拍卖信息
拍品名称:
9世纪 合金铜释迦牟尼佛陀立像
图录号:
1023
年代:
9世纪
艺术家:
--
材质:
作品分类:
尺寸:
高69cm
起拍价:
开通VIP查看价格
拍卖公司:
广州华艺国际
拍卖会名称:
(香港)2019春季拍卖会
专场名称:
Rossi & Rossi 佛教艺术品专场
拍卖时间:
2019年05月27日
备注:
后笈多时期笈多王朝(公元4到6世纪)是印度历史上经济、文化、艺术、宗教繁荣发展的时期,被史学界称为「黄金时代」。笈多王朝汲取印度文化的传统,在雕塑、绘画等诸多方面体现出印度本土艺术精神,自此奠定了印度艺术的美学基础。笈多王朝崩溃之后,其影响力一直延续至7世纪以后,在此之后出现的艺术风格被称为「后笈多风格」。此尊释迦牟尼立像造型庄严而富有神韵,释迦牟尼佛跣足站立,右手上举施无畏印,左手持袈裟衣缘。释迦面容沈静,双目低垂,眉心白毫隆起,印度式细密排列的螺发立体感极强,工艺令人叹为观止。身披通肩式袈裟,轻薄无饰的袈裟展现出整个造像的美感,除口缘和下摆以刻线表示外,似乎不着一缕,这种风格使得躯干与四肢的曲线更加突显。尤其是腰肢到腿部,如同流水般的曲线,明显承袭了笈多王朝萨尔纳特石雕的特征。萨尔纳特是佛经中释迦牟尼佛初转法轮的地方,汉译佛经中一般称为「鹿野苑」,其地理位置在印度中北部,它不仅是佛教圣地,也是一个雕刻艺术中心,学术界将这里创造的造像风格称为「萨尔纳特式样」。萨尔纳特风格在公元五到七世纪的笈多时期达到顶峰,并向各处传播,近到东北印度、孟加拉、尼泊尔,远达西藏、中国北方,各地的本土工匠都留下了「曹衣出水」的造像典范。此尊释迦摩尼佛呈正立姿,双脚分开,右脚有稍往前迈的感觉,导致身体有不明显的扭动,这一姿态与笈多时期佛陀造像甚为相似,与笈多王朝印度古典主义的美学标准一脉相承。笈多时期佛教雕塑艺术中以佛陀造像最具代表性,其造像特征延续至后笈多时期,在成熟期的基础上出现了延袭和发展。我们在世界级博物馆藏品中寻找后笈多时期佛像时,发现能与这件作品媲美的几乎没有。其中最为接近的是现藏于英国伯明翰市博物馆的一件7-8世纪名品,后笈多时期合金铜释迦摩尼佛陀像,其发髻、开相、衣纹、立姿以及工艺方式都和此尊非常相近。1861年,英国人在主持修建东印度铁路的过程中发现了这尊高度逾两米的巨型单体佛像(图1),发现地点位于东北印度帕拉王朝中心地区比哈尔邦,同时发现的还有后笈多风格的石刻造像若干(图2),学界将这批佛像年代定于公元7到8世纪,属于后笈多风格(笈多-帕拉转变期)。同时可参考英国伦敦维多利亚阿尔伯特博物馆藏一尊公元7-8世纪后笈多风格释迦摩尼佛陀头像,此佛头亦发现于帕拉王朝佛教艺术中心比哈尔邦,螺发高髻,额前呈V字型,白毫微隆,眼睑低垂,鼻梁高挺,唇部宽厚,具备印度人面容特征,面部容貌与本尊佛像开脸方式高度相似,均体现出工匠的古典主义创作(图3)。与本尊释迦摩尼佛陀立像相比,著名的英国伯明翰市博物馆藏释迦摩尼像与之如出一辙,通肩式袈裟紧贴身体,充分体现出上身年轻而富有弹性的肌肉和圆润的双腿,配合光滑的额部和面庞,低垂的眼睑以及修长的身材,构成完美而又标准化的体态,展现出在后笈多时期,成熟的笈多王朝印度古典主义美学与帕拉王朝华丽丰富的美学特征之融合。佛陀表情沈静安详,仿佛处于深度冥思、自我精神观照之中,完全是智慧超然的形象,散发出纯净的精神力量。这种理想人体之美及其所蕴含的精神力量反映了印度佛教的审美思想和精神追求的统一。整尊造像以合金铜整体浇铸,铜质莹润细腻,包浆古朴厚重,年代久远而具有十分独特的艺术气韵,加之此类造像存世数量极其稀少,值得珍藏。来源新加坡私人收藏,1993年意大利私人收藏,1993-2015年重要意大利私人收藏,2015年参阅1.英国伯明翰市博物馆藏,7-8世纪后笈多风格释迦摩尼像(图1)2.1861年英国人在东北印度帕拉王朝兴盛时期比哈尔邦发现的后笈多风格释迦摩尼像(图2)3.片岩佛头,7-8世纪,后笈多风格,发现于东北印度,V&A博物馆,编号IS.171-1949(图3)
声 明: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8156032908 18155173028 18956011098

©2005-2018 zhuoke.cn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