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录号/艺术家:

汉 青铜博山炉

图录号:1201
拍卖信息
拍品名称:
汉 青铜博山炉
图录号:
1201
年代:
艺术家:
--
材质:
作品分类:
尺寸:
高29.5cm
估价:
开通VIP查看价格
拍卖公司:
广州华艺国际
拍卖会名称:
(香港)2019春季拍卖会
专场名称:
余香集——宫廷及重要艺术珍品
拍卖时间:
2019年05月27日
备注:
出版:Juliano,Bronze,Clay and Stone: Chinese Art in the C.C. Wang Family Collection,Seattle and London,1988,pl. 14.
声 明:
博山炉是汉、六朝时期常见的焚香器具。博山炉据传为西王母赠予黄帝之品,用于沟通神灵,其后正式在汉太子宫流通使用,造型正如宋《考古图》所谓「香炉象海中博山,下盘贮汤使润气蒸香,以象海之四环」,其体呈豆形,上有盖,盖高而尖,雕镂成山形,象征山东海上仙山——博山。博山终年有雾,其山形如炉盖之形故名。古诗云:「上似蓬莱,吐气委蛇,芳烟布绕,遥冲紫微」(李尤《熏炉铭》),可谓美妙无比。汉代以后,中国与西域诸国及南海诸州交通,而有沈檀等香料输入,博山炉的制作更加精致。相传赵飞燕曾制有五层金博山香炉传世,河北满城陵山已有多层铜香炉的出土,长沙马王堆出土西汉文帝时期的陶炉里面尚有辛夷、茅香等香料。该博山炉形态规则,由炉盖、炉身(有的称炉盘)和座柄、底座组成。顶盖上有重迭的群山,从下部至顶部镂雕出高低起伏、挺拔峻峭的多层山峦,山峦间用浅浮雕的技法表现神兽出没,仙人显现的生动场景,焚香于内,博山烟雾缭绕,实乃时人想象中的人间仙境。炉身似豆形,圆腹,两侧设饕餮纹铺首,衔活环,腹部、座柄、底座均饰凸弦纹。拍品年代久远,能保存如此完整,极为难得。来源:1.纽约苏富比1979年11月2日,W.E. Cunningham珍藏,Lot 58;2.纽约苏富比1990年11月27日,王季迁家族珍藏中国早期艺术精品专场,Lot 55。王季迁(1907.2.14-2003.7.3),后改名“己千”,出身于苏州王氏大家族,为清初花鸟画家王武和文学家王芑之孙。他与庞元济、张伯驹、吴湖帆、张葱玉、张大千并称“民国六大收藏家”。王季迁先后拜苏州名家顾麟士、吴湖帆等大家为师,研习书画,饱览顾氏“过云楼”祖传的珍藏。作为吴湖帆亲传弟子,王季迁不仅艺事大进,更饱览了海上公私书画收藏,此皆为其日后成为鉴定大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935年,时年28岁的王季迁由吴湖帆推荐,在伦敦英国皇家艺术学院百灵顿厅首次举办的“中国艺术国际展览会”中,与吴湖帆、叶恭绰、张珩、蒋谷孙等人一起作为评审委员,参与遴选参展的175件历代书画名品。此次遴选不仅使其得以见识许多珍贵的中国古代书画,也同时确立了其在中国书画鉴赏领域的地位。1940年,王季迁与德籍美术史学家维多利亚•孔达(Victoria Contag)合编《明清画家印鉴》,此书成为第一部向西方介绍中国明清书画鉴定的专著,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都是这一领域的工具书。作为一位享誉国际的中国大鉴藏家,许多收藏家都以其为项背,拍卖会上只要他认定举牌的标的,必定引起藏家群起抢标,这也使得他几乎无法在拍卖会上公开露面买任何艺术品。除了此种“王季迁效应”外,市场上更有一句“一入王门,价格三倍”的说法,可见只要经王季迁所入眼的收藏,就等于是高质量的保证。王季迁藏品虽以书画为主,但其所珍藏的器物也不乏难得一见的精品,这和他对中国审美认识的宽泛性有关。他认为自古以来,中国传统文人就较少将铜器、陶器和石器作为审美对象,这是对艺术认识的一种偏碍。为了打破这一桎梏,王老从1970年便开始选购并收藏中国古器物,此过程亦纪录了王老本人的收藏苦乐与对中国艺术的热忱之心,同时也拓展了大众对艺术的视野。如今,“王季迁”三个字已经成为了中国书画和古董收藏界的一大品牌,为人们所追崇。这也反映了当今时代人们审美更为多元化的趋势。王老曾说过其收藏既不为名,也非为利,只求有学术价值的,无不视同拱璧。这种对美和艺术纯粹的热爱及钻研精神,是对待古物应有的态度,若艺术爱好者都能有此赤子之心,当为今日艺术之光。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8156032908 18155173028 18956011098

©2005-2018 zhuoke.cn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