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克艺术网>拍卖频道> 西泠拍卖> 二〇一七年秋季拍卖会> 萃古熙今•文房古玩专场>雍正七年 周芷岩制竹雕仿黄公望笔意山水诗文笔筒
图录号/艺术家:

雍正七年 周芷岩制竹雕仿黄公望笔意山水诗文笔筒

图录号:3136
拍卖信息
拍品名称:
雍正七年 周芷岩制竹雕仿黄公望笔意山水诗文笔筒
图录号:
3136
年代:
艺术家:
材质:
作品分类:
尺寸:
高:13.7cm;直径:10.6cm
估价:
开通VIP查看价格
成交价:
RMB:开通VIP查看价格

HK:0
USD:0 GBP:0 EUR:0

拍卖公司:
西泠拍卖
拍卖会名称:
二〇一七年秋季拍卖会
专场名称:
萃古熙今•文房古玩专场
拍卖时间:
2017年12月23日—12月25日(周六 至 周一)
备注:
声 明:
铭文:大痴早岁游于子昂之门。其画未能造微入妙,遂隐居乌目山日作湖桥。看山饮酒遇得意处,则画数笔,亦不轻易示人。当日好事者,争购之,已不易得。后归富春,年已九十余。容貌若儿童举趾轻便,日可行百余里。一日游太华山登绝岭。吹仙人所遗铁笛,白云拥是而去,不知所终,洵为艺林仙品。已酉秋日芷叟。说明:取椭圆筒竹为材,竹节横膜为底,隐起三矮足,口沿外高内低微有弧度,通体色呈琥珀色,莹润不可方物,以阴刻法镌山水通景,刀法简练明快,一剔而就。一侧有行书铭文:大痴早岁游于子昂之门。其画未能造微入妙,遂隐居乌目山日作湖桥。看山饮酒遇得意处,则画数笔,亦不轻易示人。当日好事者,争购之,已不易得。后归富春,年已九十余。容貌若儿童举趾轻便,日可行百余里。一日游太华山登绝岭。吹仙人所遗铁笛,白云拥是而去,不知所终,洵为艺林仙品。已酉秋日芷叟。大段的铭文加上圆柱体壁上山水画无限循环的效果,恰如一文人画手卷徐徐展开又无穷尽,在某种程度上超越了纸本绘画所能表达的意境。作者用水墨画法中的皴法表现万岩千壑,构图瑰奇,意境深邃,留白处似云烟升腾,自有不着一笔之妙,其间用枯笔刻出远近树石,刀痕兼有光毛、燥润之变,使观者通感于笔墨的浓淡、枯湿。通篇观之形简意足,气韵贯连,根据落款推定此筒制作于雍正七年,即公元1729年,当属芷岩盛年精品,艺术造诣已至如火纯青的境地。铭中的大痴指元四家中的黄公望,写了他太华山得道飞升的逸事,并用刻竹的方式表现出对山林仙境的向往和对这位南宗前辈的致敬。芷岩幼习王蒙密体一派,山水得王石谷指授,尽得南宗衣钵。董其昌云:“南宗文人之画,自王右丞始。其后董源、巨然、李成、范宽为嫡子,李龙眠、王晋卿、米南宫(芾)及虎儿(米友仁)皆从董、巨得来,直至元四大家黄子久、王叔明、倪元镇、吴仲圭,皆其正传。我朝文(征明)、沈(周),则又远接衣钵。若马、夏及李唐、刘松年,又是大李将军之派,非吾曹所宜学也。”这里就把南宗画人的传承去脉交代清楚了,这件竹刻作品中笔法上宗袭了黄公望的披麻皴,干笔皴擦,丛树平林多用横点,林峦浑秀,似平而实奇的特点,在形式上又参照了范宽雄阔壮美的全景式高远构图的风格,这件竹刻既是向南宗前辈的致敬之作,又串起了三代画人的内在脉络传承,实是不可多得的奇品、妙品,应该在艺术史上有其独特的地位。参阅:《竹素流芳-周颢艺术特集》第80及118页,上海博物馆,2016年。作者简介:周灏,字晋瞻,号雪樵,又号芷岩,是与吴之璠齐名的嘉定竹人。周芷岩在朱氏画法刻竹的基础上,更出新意,一变前法,通常以浅浮雕及平刻为主,不借画稿,以刀代笔直接在竹筒或竹片上刻山水、树石、丛竹,创造出凹凸皴法。这种技法即后世所称的“平地花纹刻法”,后来仿刻者极少。他采用的阴刻法,功力很深,所刻纹饰、轮廓、皴擦大多是以刀剜出。无论竹叶、竹节,还是雕刻中的宽窄深浅、长短斜正、勾勒烘染等都是“神明于规矩之中,变化于规矩之外”。其中画笔不能到之处,他都能以寸刀写之。因此他刻的山水树石、茂林丛竹,刀法变化多端,极富笔情墨趣。这种以南宗画法直接刻竹的途径,在当时竹刻界首屈一指。《竹人录》中以汉唐诗派比喻清代竹刻,又把周芷岩比作盛唐的杜甫,认为他是清代竹刻开创新法的第一人。
本拍卖会其他拍卖专场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8156032908 18155173028 18956011098

©2005-2018 zhuoke.cn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