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克艺术网>拍卖频道> 广州华艺国际> 2017秋季拍卖会> 中国书画>何绍基 行书苏轼 黄庭坚等书论片语
图录号/艺术家:

何绍基 行书苏轼 黄庭坚等书论片语

图录号:236
拍卖信息
拍品名称:
何绍基 行书苏轼 黄庭坚等书论片语
图录号:
236
年代:
1846年作
艺术家:
何绍基
材质:
立轴四屏 水墨纸本
作品分类:
尺寸:
182.8×50.4cm×4
估价:
开通VIP查看价格
拍卖公司:
广州华艺国际
拍卖会名称:
2017秋季拍卖会
专场名称:
中国书画
拍卖时间:
2017年11月24日-11月25日
备注:
声 明:
钤印:何绍基印、子贞题识:一、余尝论书,以谓钟、王之迹,萧散简远,妙在笔墨之外。至唐颜、柳,始集古今笔法而尽彂之。极书之变,天下翕然以为宗师,而钟、王之法益微。书坡老语,子贞。二、泠泠风外列仙臞,琢玉羊欣定不如。六合空明一莲叶,更须遮眼要文书。仙人难得此婆娑,无奈丹青狡猾何。我与太虚同一体,也无莲叶也无波。遗山题画句。丙午初冬为晓涣大兄大雅之属,子贞弟何绍基。三、书家论徐会稽笔法,如「怒猊抉石,渴骥奔泉」。以余观之,诚非虚语。如季海书,少令韵胜,则与稚恭并驱争先。季海长处在用笔劲正而心圆。若论工不论韵,则王着忧于季海,季海不减子敬矣。子贞。四、寻至杭至吴兴见公择,而元素、子野、考叔、令举皆在湖,宴集甚盛,深以开祖不在坐为恨。别后每到佳山水处,未尝不怀想谭咲。北去知向之乐益难继也。子贞。按语:何绍基,清代书法界的中流砥柱。其书法结合碑帖两派,融会四体,最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何体”风貌,被誉为“有清二百余年一人”。曾国藩评价其“字必传千古无疑”。作为兼容帖学的碑学大家,何绍基精篆、隶、楷、行、草各体,而最得意者莫过于其行书。可以说,何绍基的行书代表了他书法的最高成就,也全面地体现了他的书学思想。其行书在“颜书”的基础上,融篆籀及汉碑笔法于一炉,加之自创“回腕法”制造“生”的意趣,进而独创一格。后世的陈介祺、赵之谦、曾熙、齐白石、舒同等书家,皆深受何氏行书风格的影响。据学界研究,何绍基的行书发展历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1838年前,何绍基热心科举,所学多为适宜馆阁考场的颜欧书体,自家风貌虽未形成,却极好地继承了颜书的宽博茂密,曾采用颜体书写殿试,得贺长龄,阮元和程恩泽的赏识,将其置于一甲一名;继而是1838-1855年间的士官生涯,此时正值其人生旅途最辉煌的阶段,得皇帝宠爱,政途得意、经济优厚,加上充沛的精力和超人的胆识,使他在书法风格上大胆探索,可谓达到炉火纯青的艺术境地。此时,何氏在颜书基础上,猎取百家,上溯周秦两汉古篆籀,下至六朝南北碑,形成了以篆隶为底蕴,以段连为主构的行书风格,典型的“何体”风貌已臻化境;第三阶段则为1855年后的讲学生涯,此时期何绍基把书法的重点转移到汉碑、商周金文的研习上,加上年事已高,行书作品虽时有奇趣,却难免有所僵化。此行书四条屏,选录苏轼、黄庭坚、元遗山尺牍文本四篇,创作于丙午年,时值何绍基四十八岁,正是其精力弥满,书学大成之时。写来行中带楷,笔挟篆分,凝炼中露出锐劲,沉稳处时出俏丽,洋洋洒洒,一气呵成。故洒脱自如而气概非凡,既摆脱了其早年作品的拘谨,又与晚年时露轻率散漫之作大相径庭,是其艺术高峰时期的极精之作。何绍基的行书常有出人意料的处理方法,让作品具有奇特之感。正如这套书法,字的竖笔都为斜势,但通篇来看,却达到了倾侧之中的平衡;而每行字亦如同高峰之险而耸立不倒,反而产生了奇崛的美感。马宗霍评价他的行书:“多参篆意,纯以神行,人见其纵横邪,出乎绳墨之外,实则腕平锋正,蹈乎规矩之中”,极能概括何氏行书的独创性。何字纵横捭阖的美感亦来自于他点画运笔的气势之中,其用笔飞动腾跃,方圆兼施,字字筋骨内敛,如壮士挽弓,纵逸超迈。此作品在严格的中锋运笔中加以颤笔,落笔或重或轻,行笔或挫或行,动静疾徐,转换自如,使线条外柔内刚,断连自然,古茂疏朗的美感油然而生。正如《清稗类钞》所评:“子贞太史行书尤于恣肆中见逸气,往往一行之中,忽而似壮士斗力,筋骨涌现;忽而又如衔环勒马,意态超然,非精究四体熟谙八法,无以领其妙。”无怪乎能在晚清书坛上冠绝一时。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8156032908 18155173028 18956011098

©2005-2018 zhuoke.cn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