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录号/艺术家:

朱德群 CONTRASTE

图录号:841
拍卖信息
拍品名称:
朱德群 CONTRASTE
图录号:
841
年代:
2006年作
艺术家:
朱德群
材质:
布面 油画
作品分类:
尺寸:
73×92cm
估价:
开通VIP查看价格
拍卖公司:
广州华艺国际
拍卖会名称:
2017秋季拍卖会
专场名称:
黄金时代—法兰西三剑客 赵无极·吴冠中·朱德群
拍卖时间:
2017年11月24日-11月25日
备注:
声 明:
签名:朱德群 CHU TEH-CHUN 06背面签名:contraste CHU-TEH-CHUN 朱德群结合了东西艺术传统,创造出风格独特,自由而抒情的抽象绘画。他的画色彩绚丽,光影迷离,气韵流动,能量勃发。画家的激情仿佛附和着宇宙洪荒的原始节奏而起伏变化,虽然是采用油画的表现形式,却深得中国艺术之精神,以忘我的情怀达到物我交融的境界,展现了“象外之象”的意境。2006年的《CONTRASTE》是朱德群先生晚年的成熟之作,延续了他的抽象主义风格,运笔淋漓却带着浑厚的气息。画面以明暗而分层,如盘古破斧天地,大器而富有活力。上段以浅色为主基调,蓝、绿、黄三色层分而下,其中交杂的白色宛如飘逸的流云。下段的黑色掺杂各色,以鲜明的朱红色的皴笔带出如近景。左下大胆的白色渲染中稍有灰褐小点,如宋画中的小人般衬托着画面的磅礴、深远。明与暗在画布上相异相容,似朱德群中西交融的内心天地。在点与线延伸出的一片绵绵空间里,仿佛蕴含着阴阳变化。朱德群1920-2014江苏省徐州人。1935年进入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学习西画,1941年毕业于国立杭州艺专。1945年任教南京中央大学建筑系。1949年任教台北师大艺术系。1951至1955年任教于台湾师范学院。1955年定居巴黎,从事绘画创作。1980年入籍法国。1997年当选法兰西学院艺术院终身士。2006年获欧洲杰出人士金牌奖朱德群先生是当今著名海外华人艺术家之一。1920年10月24日朱德群生于江苏省徐州萧县白土镇一个深具文化修养的医生世家,家中收藏了丰富的古典书籍和名人字画。家庭的熏陶,使他沉溺在丹青笔墨之间。1935年他考入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在这所由学贯中西的林风眠任校长的学校里,他向吴大羽学习西画,向潘天寿学习国画。毕业后因成绩优秀,朱德群留校担任助教。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杭州失守后,学校又迁往江西贵溪之龙虎山、张天师道府,因地方治安不宁,又转往湖南沅陵。朱德群一心沉迷于色彩,即使在抗战颠沛流离的岁月里,也不舍得扔掉最心爱的颜料。然而正是这场战争,朱德群25岁以前的作品尽遭损毁。1944至1949年,朱德群转入南京中央大学工学院任教。1949年除夕,朱德群乘最后一班轮船抵台湾。1954年12月17日,朱德群在台北中山纪念堂举办了平生第一个大型个人画展,令他意外的是,50多幅展品一面世,即告售罄。捧着卖画得来的3000多美元,一个深埋心底的情愫蓦然萌动:到印象派的故乡巴黎去,那里有令他心驰神往的塞尚,那里有他仰慕已久的无数大师的艺术精品。手头的美金足够在那里游学两三年。1955年3月,他实现了赴法国寻求自己艺术发展的理想,从此在巴黎定居至今。他为异国带来了中国文化及历史的传统、语言和富饶伟大的东方艺术。1955年春,法国邮轮“越南”号将刚满35岁的朱德群从台湾带到马赛。在法国,朱德群一面感悟西方绘画之真谛,一面进一步体会中国美学思想,终于创作出风格独特的自由而抒情的抽象绘画。他的画色彩绚丽,光影迷离,引人走进一个超越了客观实体的意象世界。1956年4月,他画的《景昭肖像》在巴黎沙龙上获得银奖。朱德群后称这幅画为他的“幸运之星”,因为他的事业越来越顺利。吴冠中称赞这幅画为“东方的蒙娜丽莎”。 朱德群后来放弃了写实主义,通过独特的风格和大胆的用色,呈现出中国书法般的新风格。 1964,在匹兹堡卡耐基艺术馆的展览给他带来了国际性的声誉。他的画现在在全世界50多个博物馆永久收藏。朱德群的艺术生涯中曾经有过“三次丢弃”:第一次是抗战胜利之际,他的800余幅作品被毁;第二次是他放弃20世纪50年代初在台湾业已获得的教授职位和社会名望,勇敢地来到巴黎,从零开始奋斗;第三次则是他观看了斯塔尔画展后,激活思维,放弃具象绘画风格,再次从零开始,投身于更具自由表现力的抽象绘画。正是这三次超常的“丢弃”,使他获取了更加自由的创造能力以及卓越的智慧和性格。最终,朱德群成为法兰西学院成立两百多年以来第一位华裔艺术院士。其一生都在追求“一条自己的抽象绘画新路”。光线、色彩以及笔触的契合,相得益彰,使得他的画作充满动态美又不失定力。他的画作中既包含中国绘画中的意蕴渲染,又具备西方绘画中不甘保守的用色,以及创作技法的创新。与朱德群浓重的油画作品相比,此幅水墨画不因媒介的特性而失去层次感,中部的黑色迷雾状色块,层叠有序,笔触豪放。其中还夹杂着不同的颜色,譬如蟹青色的光从黑雾中慢慢渗透出来,又有低饱和度的深褐色的浮于表面。画面的背景颜色淡雅光亮,纸本表面附着着水墨独有的波澜状水纹,给人一种抑或天空抑或大海的奇妙观感。朱德群走过了漫长的艺术历程。漫长,不仅仅是指他辛勤耕耘了60年,而指他从东方到西方,从具象到抽象的探索,探索之艰苦与收获之难得。他开始学艺于国立杭州艺专,打下了坚实的造型基础,更得益于林风眠、吴大羽及潘天寿等几位高瞻远瞩的教授的启蒙,很早接触到西方现代艺术和民族传统艺术,并特别重视其精华与糟粕的识别,这识别,影响了画家终生的航向。朱德群在写实或写意的作品中,牢牢把握作品的美感,亦即形式美的推敲。面对具体对象,更吸引画家的是对象中形的构成、线的组合、块面的安排、色彩的呼应等等。他在这一领域中追求了20年,从杭州到重庆,到南京,到台湾,基本上是“吾道一以贯之”。1955年到巴黎定居后,情况慢慢开始演变。其时抽象画风覆盖巴黎甚至整个西方画坛,在朱德群看来,抽象画所表现的构成、起伏、进退、蜿蜒、奔泻、浓缩、扩散、虚实、韵律等等因素,本都隐隐约约蕴藏在杰出的具象作品中,如今只是扬弃具象的躯壳,让这些构成美感的因素独立自由闯荡画面,创造新的视觉世界。斯丹埃乐(N. Stael)的作品突出了块面构成,但仍遗存具象的踪影,这对当时的朱德群颇有启示,朱德群终于逐步跨入了非具象的探索。朱德群这位高个子北方人,曾是篮球运动员,体魄健壮,处处追求力度,初步跨入自由的抽象园地,他痛痛快快用大黑块及或粗或细的黑线来抒发胸中豪气,水墨画的浓郁的黑、流畅的线于是涌进了他的油画。中国传统艺术中的大写意、狂草、纹样、随方就圆的处理手法,都显示了审美中的抽象品位,而太湖石当更是亨利·摩尔(Henry Moore)的知音。由民族艺术哺育过的朱德群到巴黎后不久遭遇到西方抽象艺术的挑战,倒唤醒了他内心深处的东方神韵。从此他在抽象绘画中搏斗了40年,他尝试过明暗相衬相咬,焦点聚光式的林布朗效果;跨越过通体明亮,淡雅色彩流泻的宇宙氛围;织造过线、面纠缠,复杂穿梭的迷宫景观……朱德群作品中永远在追求运动感,山雨欲来风满楼,波涛翻滚中似见鱼龙隐现,或令人感到十面埋伏,草木皆兵。他用大刀阔斧而多转折的笔触构成主旋律,用鲜明的色块或锋利的线条来击节,奏出最强音。1993年我的12岁的小孙孙跟我到巴黎德群家做客,德群翻出新作,宽敞的工作室里展开一幅幅巨大的画面,我们高谈阔论,旁若无人,小孙孙伏在地上默默看,悄悄听,他像只小狗,我们忘记了这小家伙的存在。深夜回到公寓,我才想起问小孙孙:“你在朱爷爷的画上看到了什么?”他发议论了:“这些都是抽象画,但抽象里有许多具象的东西。”我追问:“什么东西?”他摇头晃脑思索片刻:“有战争,有街市,有灯光射进了溶洞,有高山流水……”我拍拍他的小脑袋,他爸妈也赞扬他,他似乎真的成了评论权威了。两家门下转轮来,具象与抽象绝非格格不入,实质上两家原属一家,营造美感之家。如果具象绘画中缺乏抽象的美之因素,则画得再“像”,再精致,却无美感。一位中国农民曾犹豫地评论我的一幅失败了的作品:画得很像。但对另一幅我自己认为满意的作品,他脱口而出:很美。我这两幅画都是以具象面貌出现的,美与“像”熟重熟轻?抽象艺术愈来愈普及了。以鬼画桃符充抽象绘画来唬人的空头美术家正大量繁衍,这当由于抽象作品还不够普及,鱼目混珠何时了,今朱德群的作品终于能回到祖国展出,给了我们一个难得的参照机缘。12岁的孩子从抽象中看到了多样具象,而作者经半个多世纪的探索,才在具象中发现、提炼出美感之抽象精英,幸运的儿童品尝了作者六十多年才出窖的佳酿……德群首先着眼于画面的全局效果。远看西洋画,西方绘画近建筑性,着眼于上墙后的远距离效果,这方面却往往是我国传统绘画的薄弱环节。中国画讲究可读、可游,《江山卧游图》甚至是躺着品味的。中国有人说西洋画是“近看鬼打架”,这当指印象派以后的作品,鬼打架不一定都属缺点,而中国传统则从笔墨的运转及就绢或宣纸的质地特点创造了宜近视耐看的肌理。德群在粗犷的油彩挥写中竭力发展中国的笔韵墨趣,赋予笔墨以时代性与世界性。粘糊糊的油彩被德群改织成半透明的新装,透明或半透明的效果本是宣纸特有的风采,愿这种中华风采从祖传秘方而飘扬寰宇。由于偶然又特殊的机缘,我因认识了德群而误入艺途,从此我们患难与共,成了艺术道路中的生死之交。人生又使我们分道扬镳五十年,终于又殊途同归,对各自艺术上的发展过程,彼此一目了然,而且观点始终颇接近,今日相叙犹如学艺之初朝夕相处的情况。少年同窗,今均已白发满头,廉颇老矣,希能加饭,为发扬祖国艺术再做一份努力。摘自《吴冠中全集第九卷》文 吴冠中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8156032908 18155173028 18956011098

©2005-2018 zhuoke.cn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