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录号/艺术家:

康有为 行书“般若”

图录号:148
拍卖信息
拍品名称:
康有为 行书“般若”
图录号:
148
年代:
艺术家:
康有为
材质:
镜心 水墨纸本
作品分类:
尺寸:
38×98cm 14.96×38.58in 约3.35平尺
估价:
开通VIP查看价格
拍卖公司:
北京文津阁
拍卖会名称:
北京文津阁 2017春季艺术品拍卖会
专场名称:
中国书画及杂项
拍卖时间:
2017年06月17日
备注:
声 明:
题识:康有为。
钤印:康有为印 释文:般若。

康有为、沈曾植是中国近代史上比较重要的两个政治人物,同时也是晚清至民国时期的重要学者,他们的书法也对后世影响很大。康、沈二人的交游主要集中在两个时期:一是1880年至1898年维新变法前后,二是1913年至1922年张勋复辟前后。
康、沈二人的第一次交集是在1880年,是年康有为应顺天乡试去北京赶考,在此期间他上书光绪帝请求变法维新,最终因权力集团重重阻挠未能上达,但这一上书却在官绅士大夫中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受到了比他长八岁的时任刑部主事沈曾植的支持。之后在1888年,也就是康有为三十九岁时,他再次上书变法,朝廷保守派为之大哗,对这一变法议案反弹很强,准备逮捕康有为,后不了了之,经此事故,康有为大受挫折,经沈曾植劝慰,他将变法的热情全部投身到了金石碑版中,作沉迷金石态韬晦,博览群碑,着成了影响后世书坛百年之久的《广艺舟双楫》。1896年10月,沈曾植母亲去世,康有为前去吊唁,彼时德军正好侵占了胶州湾,沈曾植悲痛不已,他告诉康有为可上万言书求变法。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在沈曾植等人的协助下康有为流亡海外。
1913年流亡在外十多年的康有为回国,与沈曾植一起积极谋划复辟,1917年张勋复辟时,康有为与张勋共同扶持溥仪复辟,同时沈曾植北上进京,参与其事。同年7月复辟失败,不久沈曾植与康有为一起躲进了玉河桥美国大使馆。半月后,转道天津回到了上海,之后二人一直闲居上海,以诗书画自遣。本次拍卖的沈曾植为康有为题写的《游存馆》、康有为与沈曾植的往来书信便作于这一时期。
《游存宧》作于宣统九年(1918),也就是康、沈二人回到上海后的第二年,康有为自号游存叟,游存馆是他彼时的斋号。沙孟海曾评价沈曾植书法“专用方笔,翻覆盘旋,如游龙舞凤,奇趣横生”,此作可谓是沈曾植的标准面貌。《康有为致沈曾植书札》无年款可考,但从“乙庵尚书兄迁居同街之新闸路,比邻对宇,赋七律二章志喜”这句记载可知此时沈曾植搬家搬到了上海新闸路,且与康有为在同一条街。据沈曾植年谱记载,1919年夏,沈曾植移居新闸路九十一号,因此这封信应写于1919年夏。这件作品以平长弧线为基调,转折以圆转为主,气势开张、有浑穆大气的阳刚之美。逆笔藏锋,迟送涩进,运笔时迅起急收,腕下功夫精深;康有为,号长素,又号明夷、更甡、西樵山人、游存叟、天游化人。因此沈曾植的三通信札上款人更翁、游公、长翁都是康有为,记录的内容并非什么要紧的事,但生活气息却十分浓重,算是康有为与沈曾植二公友谊的一个有力的见证。
另外此次两人的小专题还有两件作品,一件是康有为的横批《般若》,其擘窠大字,以软羊毫铺开,顿挫遒劲,势大力沉,生猛开张,是其大字中精品。另一件是沈曾植的巨幅笺本临书作,沈翁之碑派风格老辣沉厚,于《郑文公碑》用力颇深,此件临作,尤见功力,结构谨严,用笔丝毫不见懈怠,虽是临作,却俨然自家手段,如此尺幅,不可多见也。
本拍卖会其他拍卖专场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8156032908 18155173028 18956011098

©2005-2018 zhuoke.cn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