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录号/艺术家:
清代陕西“统税局 统税局”双戳十两川白锭型圆锭一枚
图录号:1655
拍卖信息
- 拍品名称:
- 清代陕西“统税局 统税局”双戳十两川白锭型圆锭一枚
- 图录号:
- 1655
- 年代:
- 材质:
- 作品分类:
- 尺寸:
- --
- 估价:
- 开通VIP查看价格
- 拍卖公司:
- 北京诚轩
- 拍卖会名称:
- 2017年春季拍卖会
- 专场名称:
- 古钱 银锭 机制币
- 拍卖时间:
- 2017年6月18日-6月22日
- 备注:
- 声 明:
- 清代陕西“统税局统税局”双戳十两川白锭型圆锭一枚,重量:359.6克,“统税局”铭文银锭存世极少,且所见均为陕槽,屈指可数,此枚为川白锭形制,目前有图片资料显示的仅二枚,极为珍罕;拍品戳记深峻清晰,包浆自然天成,不失原光,底部气孔均匀,品种与品相均属难得;此类银锭国内外银锭书刊资料中均未见记载,公开拍卖亦属首次;拍品征集自海外藏家,购买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堪称陕西税银馆藏级珍品
统税是清末征收的一种货物税,属“厘金”的一种。厘金在晚清财政中占有重要地位,自咸丰年间开征以后,货物通过各地,遭遇重复征课,加之吏役巧立名目,祸害商民,弊端极大,中央与地方财政矛盾加深。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署理江西巡抚柯逢时奏陈江西厘金积弊太深,请求改办统捐,立获准许。
所谓统捐,就是货物初次于产地发运时,将沿途各处厘卡应完之厘,合并统计一个约数,在首卡起票之处,一次完纳,给予凭单,之后路经各局、卡,只许查验,不得重征。而原有的各处局卡,除酌留一、二扼要之区专司稽查外,其余概行裁撤,俟货物运到销售地时,再酌收一次销场税。如此一来,既可避免扰民,又可防止税吏中饱私囊,并节省各局卡之冗费。
由于成效良好,户部亦咨请各省仿行,结果仅厘金收数较少的几个内地省份依令改办统捐,如陕西省。而出产土膏厘金收益较多的四川、湖北等省,惟提高税率影响税收,均大力抵制。厘金收数较多的沿海省份,当局也唯恐利权外溢,纷纷以地理情形不同,若勉强改弦更张,将影响税收等理由加以搪塞,迟迟不予改办。已改办统捐的几个内地省份,由于厘金收数较少,且多以铜钱缴纳,故鲜有铸造银锭。因此,统捐、统税银锭均存世极少,国内大型拍卖会仅有“大庆关统税局”五两陕槽一种出现,此枚川白锭型“统税局统税局”十两圆锭,为首次公开面世,珍罕之至。
川白锭型外省银锭是外省在与四川省长期的贸易活动中,为与四川货币体系协同一致而产生的,体现了四川与其他省份之间贸易的密切程度。目前所见的川锭型外省银锭,主要有辽宁、北京、陕西、贵州、云南等省的商铸锭,此枚采用川白锭型铸造的“统税局统税局”十两银锭,为官铸税锭,足见四川商帮在陕西境内势利之大,影响之广。—参阅张惠信著《中国银锭》,齐格飞出版社,1988年,页341;丁贻平主编《川康银锭》,中华书局,2009年,页153。
本拍卖会推荐拍品
-
西周玉贝一枚
-
战国时期“卢氏”斜肩弧足空首布一枚
-
战国时期“武”字斜肩弧足空首布一枚
-
战国时期“分布”桥足布一枚
-
战国时期·魏“安邑二釿”桥裆方足布一枚
-
战国时期“梁正币百当寽”桥档布一枚
-
战国时期“晋阳一釿”桥裆方足布一枚
-
战国时期“梁邑”、“高都”、“安阳”方足布各一枚
-
战国时期齐国“齐大刀”背“上”三字刀一枚
-
新莽时期“契刀五百”一枚
-
新莽时期“契刀五百”一枚
-
唐代“顺天元宝”背“上月”一枚
-
唐代“顺天元宝”背“上月”一枚
-
五代十国·南唐“永通泉货”隶书折五一枚
-
北宋“圣宋元宝”铜鎏金篆书小平一枚
-
北宋“崇宁重宝”折五二枚
-
北宋“大观通宝”大字折十二枚 明代“天启通宝”背“十”、“十一两”折十各一枚
-
北宋“政和通宝”隶书折二铁母一枚
-
辽代“景福通宝”一枚
-
金代“阜昌重宝”楷书折三一枚
-
元铸“泰和通宝”折二一枚
-
金代“泰和重宝”篆书折十一枚
-
明代“大中通宝”背“鄂”小平一枚
-
明代“大中通宝”折十一组五枚
-
明代“洪武通宝”折五一枚
-
明代“洪武通宝”一组四枚
-
清代宝泉局“咸丰通宝”小平铁母一枚
-
清代宝福局“咸丰通宝”当五十一枚
-
清代宝福局“咸丰通宝”当一百一枚
-
清代宝福局“咸丰通宝”当五十一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