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录号/艺术家:

佚名 饮马图

图录号:883
拍卖信息
拍品名称:
佚名 饮马图
图录号:
883
年代:
暂无
艺术家:
佚名
材质:
立轴 设色绢本
作品分类:
尺寸:
77.5×42cm
估价:
开通VIP查看价格
拍卖公司:
北京荣宝
拍卖会名称:
2017春季艺术品拍卖会
专场名称:
中国书画·古代
拍卖时间:
2017年6月2日
备注:
声 明:
鉴藏印:项子京家珍藏、俨斋画印说明:
1.“项子京家珍藏”是明代书画收藏大家项元汴的收藏印。项元汴(1525—1590),字子京,号墨林,别号墨林山人、墨林居士等,浙江嘉兴人。明代著名收藏家、鉴赏家。
2.“俨斋”为王鸿绪(16451723)藏印。清代官员、学者、书法家。初名度心,中进士后改名鸿绪。字季友,号俨斋,别号横云山人。

对明清佚名画作的审视
——华盛顿福瑞尔美术馆收藏阅读记
“美国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座位于华盛顿,它是由各自分立又相互贯连的两座场馆组合而成,即福瑞尔美术馆(TheFreerGalleryofArt)与赛克勒博物馆(TheArthurM.SacklerGallery);是世界收藏东方古代艺术品尤其是收藏中国古代艺术品的重要场馆之一。因其藏品主要得之于福瑞尔与赛克勒的私人捐赠,故名。以其几乎全年无休的热情免费向公众开放的姿态而言,它的善意及其影响力是可想而知的。
我还感兴趣的是,除了它丰富多彩的藏品之精美,另一个话题是:它们的来源与背景;说的是,作为美国知名资本家的福瑞尔与知名医生的赛克勒,他们作为私人行为的艺术品收藏,当初,如此庞大的体系是如何得以运作的;这里,除去过去既已存在过的法律的技术问题,还有一个艺术品斟别的技术问题,亦即,就古代艺术品的品质鉴定与选择而言,是如何进行的。
没有疑问的是,他们的珍贵收藏,一定会寻求并得到“地方智慧”的支持,而非自己主观的冲动、盲目的判断所为。而这种来自始源国的智慧,具体又是如何的情行呢。时境和语境的迀变,已让人无法追溯和理会当时的完整形态,这也是肯定的。还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当事人的时态与当事国的时态之间是存在种种可以令人作出推测与分析的;譬如说,十九世纪中后期出生的福瑞尔先生与二十世纪初中国艺术品及其商业从业者的生态,他们之间的关联又是如何进行的呢?可以研究并以推论的方式进行吗?我想,回答也应该是肯定的。
我在巴黎的东方艺术馆也曾匆匆一瞥,见识到一些旧时流落出去的中国古代画作;也曾产生过相似的考虑,当我看到它们为数并不在少、并不完全令人信服的长相模样(譬如题署为查士标的几轴山水作品)之后。此一思考的暗示当然是:其中没有赝品吗?或又占有多少比重?如何存在的呢?再譬如,世所认知的一个不争事实,张大千年“幼”时就曾以艺术之名“坑”过美国人,且不只小“坑”;而为自身的“壮大”换得了时空:既练了手,又敛了财。
我们晚清民国时,破落的古玩艺术品市场就曾掀起过一波小小的波澜,就是因境外的资本与热情而推动的;甚至,还出现了“出口”专业户和“出口品”加工作坊、中转基地,上海应该是其最大的码头。一些曾经的相关旧人说起此,往往津津乐道,耿耿于怀。在此行业时境的语境里,也曾出现过诸如“日本庄”(做日本人生意为主)、“法国庄”(做欧洲人生意为主)、“美国庄”(做美国人生意为主)这样的专属概念,业内的知情人理所当然地更知其复杂深奥的含义;我想,在这方面,琉璃厂“奇人”、北京的玉栋陈重远先生(著作有《文物话春秋》、《古玩谈旧闻》、《古玩史话与鉴赏》、《骨董说奇珍》、《收藏讲史话》等)是最有发言权的人士之一。如今,当我们重新审视诸如上述美术馆、艺术博物馆,那些曾经根生于那样的时境语境中的存在,此时,估且的存疑与追究是没有必要的吗?
在这一系列的过程与存在中,除了艺术作品的生态,更有一系列相关的人物也是重要的,以时序而言,臂如福开森,臂如王季迁,臂如李铸晋,臂如高居翰,臂如傅申等等,一个活跃在美国的关于华人艺术的流通系统。因为事物是由人而发生的,人的性格、动作、动机特征往往决定了事物的性质。而人,又往往是狡猾多变的,应机而动的。又再如,就以理应精明的大商人福瑞尔先生而言,作为一个并不一定真正“艺术行家”的他,其捐款捐物而建馆的动意又是否被“歪曲”执行过呢?我以为,一个在不断上当中成长的小人,才会(该)对事物的存在经常发问。如古人所云:小人总以小心猜度君子的大心。而现代的人们又似乎不再去猜度世事了,是小人消失了吗?都壮大成为了君子吗?亦或这是小人的更大担心?
在福瑞尔的藏品图目中我还看到了他的一个特色系列收藏(大约200余件):中国古人的祖宗像(作者大多佚名)。坦率直言:我的印象,它们倒更象是为某种“投其所好”而特别制造出的存在。问题是:今后,“专家”、“识者”还有吗?“分辨”,还有可能和必要吗?对于一些人来说,除了盛名的获得,其它,岂不多余吗?据闻,福瑞尔的中国古代书画收藏共约有1200余件,是中国境外的最大户。从唐时的阎立本到宋人所摹顾恺之《洛神赋图》,南唐的周文矩、宋代的郭熙、马远、元明的吴镇、文徵明等人的绘作无不尽有,真可谓是气势憾人。而我看到的一轴题为“唐荆浩秋山归棹图真迹绝品朱彝尊题”的山水画作,倒更象是出自明代的佚名人士之手。艺术的探讨,想象也是允许的。
十六、十七世纪,尤其中国的东南经济文化发达地区,艺术的市场化表现与倾向是卓著的;所谓浙派、吴门、董其昌等名下所代表的市场利益之争也是光天化日下的真实。也有不少的艺人、匠工绘制出大量无款、托名的画作以供市场的需求,其中并不乏出手不俗的作品;从古直至今日,一直也有人去做“裁款”或“改款”、“添款”的勾当,当然是为了卖大钱之企图而已。后人不得不察也。在福瑞尔的一批佚名作品收藏中,我又看到了这样的作品:为数不少的无款、失款作品同样能够映证旧时的风骚;并以自已见习中的眼光,为它们作了尝试性的标注,谨请识者不吝指教。
-薛翔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8156032908 18155173028 18956011098

©2005-2018 zhuoke.cn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