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录号/艺术家:

李方膺 不可一日无此君

图录号:386
拍卖信息
拍品名称:
李方膺 不可一日无此君
图录号:
386
年代:
艺术家:
李方膺
材质:
立轴 水墨绢本
作品分类:
尺寸:
169×66cm
估价:
开通VIP查看价格
成交价:
RMB:开通VIP查看价格

HK:0
USD:0 GBP:0 EUR:0

拍卖公司:
宝港国际
拍卖会名称:
2017春季拍卖会
专场名称:
中国古代书画
拍卖时间:
2017年05月29日
备注:
声 明:
款识:淇园雨过碧玲珑,百岁髯翁卫武公。目是人间开寿域,竹筹添得两三丛。乾隆六年九月,写于半壁楼,晴江李方膺。
钤印:一片野云心(白)、云外一声寉(白)
边跋:不可一日无此君。题李晴江墨竹图于无倦苦斋,丁丑冬月,九二老翁钱君匋。印文:钱(朱)、君匋(白)鉴藏印:存我(朱)简介:李方膺,字虬仲,号晴江,通州(今江苏南通)人。为“扬州八怪”之一。出身官宦之家,曾任乐安县令、兰山县令、潜山县令、代理滁州知州等职,为官时“有惠政,人德之”,后因遭诬告被罢官,去官后寓南京借园,自号借园主人,常往来扬州卖画。

要看懂李方膺的作品,须先了解他跌宕起伏的人生遭遇,因为晴江先生以画抒情,以画自况,以画言志,因此他的笔墨表现,正是他一生遭遇的直接反射。
三十至四十岁这段时期,尽管多次被弹劾,但都无罪开释,他对世事仍抱持希望,心境尚属年轻,画题多变,笔墨追求秀雅;四十至五十岁是他最悠闲舒适的时期,他的画更趋成熟稳定,已开拓出个人综横跌宕的特异画风;五十岁以后至去世,他官场屡屡失意,最后还丢官靠卖画为生,是他最失意的时期,画风遂变得僵化,笔墨渐趋生硬干枯。
这幅墨竹图作于乾隆六年九月,也就是公元1741年,李方膺时年47岁,属于他近晚年的作品。他五十岁上下偏重于画松及梅兰竹菊,去世前的两、三年则执着于画梅,而他在画史上是以画梅成名,后来还将故里画室从「半壁楼」改名为「梅花楼」。
从此画可以得知,直到乾隆六年李方膺仍使用「半壁楼」室名,无锡博物院收藏的秋菊图》,同样署款「乾隆六年九月写于半壁楼,晴江李方膺」,两幅画同时间作品,画风接近。
这幅墨竹笔墨恬淡华润,竹叶浓淡层次分明,尽管是以墨表现,但从竹子的俊挺与枝繁叶茂,不难想象出竹子的苍翠蓬勃,此画所要表现的,正符合该期间的舒适心境,作成时间恰符合他作画风格的年代。
他在画上诗曰:「淇园雨过碧玲珑,百岁冉翁卫武公,目是人间开寿域,竹筹添得两三丛。」开头所指的淇园,是西周时期卫国园林,素以产竹闻名。诗内提到的卫武公,据中论.虚道》载:年过九十,犹夙夜不怠,思闻训道,命其群臣曰:「无谓我老耄而舍我,必朝夕交戒。」当时的李方膺虽官运不济,屡遭弹劾,且年届半百,但仍对官场颇有眷恋,因此藉由卫武公「年过九十犹夙夜不怠」的精神砥砺自己。
卫武公年过九十犹夙夜不怠,遑论自认五十不到,自然未敢松懈,正因这种抱持希望及不挠精神的驱使,这幅画笔下的竹子俊挺叶茂,反映出李方膺内心对官场的期待。与晚期笔墨干枯、随风摆荡的风竹作品相较,这幅苍劲的墨竹,也反射出李方膺的不畏权势。
本拍卖会其他拍卖专场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8156032908 18155173028 18956011098

©2005-2018 zhuoke.cn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