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录号/艺术家:

林风眠 鹭

图录号:648
拍卖信息
拍品名称:
林风眠 鹭
图录号:
648
年代:
暂无
艺术家:
林风眠
材质:
纸本 彩墨
作品分类:
尺寸:
43×30.8cm
估价:
开通VIP查看价格
成交价:
RMB:开通VIP查看价格

HK:0
USD:0 GBP:0 EUR:0

拍卖公司:
北京诚轩
拍卖会名称:
2016秋季拍卖会
专场名称:
现当代艺术
拍卖时间:
2016年11月11日-15日
备注:
声 明:
签名:林风眠

重彩淡墨,浓情泊利
林风眠的“秋景”与“水鸟”
拍品编号?648650
形式革新是二十世纪中国绘画的核心任务,这既是社会革命价值体系的要求,也是中西交流语境下中国绘画的自觉反应。林风眠对中国与西方的审美体系都非常熟悉,因而能在广博的视野中寻找一条中国绘画的新路。他的水鸟、风景、仕女、静物,总是能将重彩淡墨、景致与情怀一并诉于纸上,调和中西且能翻出新境。
《山色染夕霞》(拍品编号649)是一幅典型的林氏重彩风景画。林风眠描绘了一个将秋未秋的景致,万物于时光中的细微变化尽在墨彩之间。此画采用平远构图,近处是池塘映着天光,中景是鹅黄的秋叶、幽静的山村,远处大片的青灰墨绿是密林与深山,云雾缭绕。林风眠秋景系列的特点是对光的刻画,这是中国传统山水画中最不看重的。远景一般背光,多采用冷色调,厚重巍峨,且拉远空间;中景的秋叶受光后分外鲜亮,黄、褐、绿层次分明,显出金秋的明朗。1953年秋,林风眠曾游苏州天平山,山中的秋景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此后反复描绘秋景图都来自于这份原始记忆。
在林风眠的诸多题材作品中,鹭鸶图所占比重不大,但以其水墨设色、写意笔触,成为最清新脱俗、空灵致远的一类。从二十世纪年五六十代的淡墨浅涂到七八十年代的墨线勾勒,鹭鸶图的变化也折射出林风眠的风格流转。
《双鹭》(拍品编号650)作于1965年,为新加坡虚怀斋旧藏,是其水鸟题材成熟期的代表作。画中,双鹭探颈觅食,步调一致,留白处的青红相间暗示出晨暮交替的天色。林风眠画白鹭中锋用笔,线条迅疾而简率,流动而富有节奏,而用色则接近水彩式的渲染,显得清冽淡雅。而《鹭》(拍品编号648)这一幅用墨、用色更少一些,白鹭稳稳地站在浅水中,垂首小憩,憨态可掬,左侧一同伴正欲飞走(从凌空的双足可见),它却浑然未知。据考,1930年代在杭州老和山出土的大量宋瓷,林风眠受这批瓷器上的彩绘图案触动很大,因而在他的白鹭看似从传统国画中来,我们却很难辨出他对元明清文人画的借鉴痕迹。没有了正统文人画的笔墨框限,反而天真可爱。
林风眠对中国画的革新源自观看自然的天真视角,提倡“绘画上单纯化的描写,应以自然现象为基础”,“绘画上基本的训练,应采取自然界为对象”,由此,他跳出了中国画临摹古人、陈陈相因的轨迹。他与徐悲鸿都崇尚写生,但林风眠的写生是观察与记录自然的手段,真到创作时全靠默写,而徐悲鸿则以写生为创作的根本。因此林风眠的观照自然在操作过程上接近中国传统,而语言上更贴近西方现代艺术,比徐悲鸿更为变通、广博。艺术史家苏利文就更推崇林风眠,认为他是“中国现代艺术的启蒙者”。
在观照自然之外,林风眠对中西艺术的看法是成体系的,对中西资源各有取舍。对西方他放弃了写实主义的传统,以浪漫主义到野兽派的情绪表现与色彩解放为参照,从《山色染夕霞》里明显可看出色彩与情绪的对应关系。对国画,他则跳出了文人画的笔墨体系,以汉唐艺术与民间美术为资源,他的《双鹭》简率天真,是高度规范的文人画笔墨所不及的。林风眠发现了这两条路径在精神与语言系统上有的共通之处,以此为基础,发展出了自己的审美体系,并开启了二十世纪中国艺术的新风尚。
本拍卖会其他拍卖专场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8156032908 18155173028 18956011098

©2005-2018 zhuoke.cn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