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录号/艺术家:
李青萍 猴戏图
图录号:1560
拍卖信息
- 拍品名称:
- 李青萍 猴戏图
- 图录号:
- 1560
- 年代:
- 1980年代作
- 艺术家:
- 李青萍
- 材质:
- 纸本油彩
- 作品分类:
- 尺寸:
- 49×34cm
- 估价:
- 开通VIP查看价格
- 成交价:
- RMB:开通VIP查看价格
- 拍卖公司:
- 北京翰海
- 拍卖会名称:
- 2016春季艺术品拍卖会
- 专场名称:
- 中国现当代美术—油画雕塑
- 拍卖时间:
- 2016年6月3日-5日
- 备注:
- 声 明:
- [出版]《心象——李青萍的心灵世界》,敦煌画廊,2015年,P.16[说明]附《原作保证书》
重温经典
20世纪中国油画的探索之路
油画自15世纪传入我国以来,19世纪末20世纪初才真正得到推广。油画作为外来的文化艺术种类,如何溶入中国文化的血液中,以其特有的现代表现形式,表现中国民族文化,成为当代中国油画自己的体系模式?中国油画在上世纪百年时间里经历了一系列的发展、兴盛、多元化的论争,出现了一些新式的问题和解决途径。美术教育变迁与中国油画本土化转型是现当代油画的发展方向。
本版块以个案入手,从徐悲鸿学派下的冯法祀、孙宗慰、李斛、戴泽到师从于刘海粟、汪亚尘的才女李青萍,再到领导新中国美术教育的古元、吴冠中、罗尔纯等,分析中国美术教育的传承与发展。中国美术教育大致以南北两条线索铺展开,直到如今,北平艺专和上海艺专业也以中央美术学院和中国美术学院薪火相传。从第一代油画家到第三代人,中国油画史脉络清晰,人才辈出。每个艺术家都在自己的道路上寻求东方情感在西方形式下的结合。
徐悲鸿无疑是这条路上的先驱,而他的学生们最重要的意义是继承了他的学派,并在中国的美术教育中把他的思想继续传承。冯法祀是徐悲鸿最得意的弟子之一,他的《山花烂漫》也能看出“急行军”的魄力,飞快的笔触让山花烂漫开放的瞬间跃然纸上。仔细观察对于颜色中间调的控制,苏联式的严谨教育对冯法祀起到深刻影响。而孙宗慰更加偏向文人创作,古代绘画以及敦煌壁画的长期熏陶,孙宗慰更偏好对线条的色彩的研究,细腻明快是他创作的特色之一。水墨和素描是李斛最擅长的绘画方式。《青梅煮酒论英雄》是其上世纪六十年代戏剧人物系列创作中最精彩的一幅,《下关城小景》和《江边》两张素描作品也在寥寥数笔中体现着艺术家对结构的精准把握。同样作为徐悲鸿的弟子,戴泽则更关注生命中的一些小情绪,《兰花》抑或是《江边》都寄托着艺术家对生活的热爱。
同样聚焦自然的还有古元,他的水彩已经被印上了一个标签“清新、柔软、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欣赏古元的水彩一定是一种享受,那种艺术家对生命、对自然的深刻领悟,我们通通都能在他画中的每一个细节发现。
截然相反的李青萍却在那个年代就尝试了抽象,她的色彩张扬又协调,对冲突且统一。在李青萍的画中看不到时代、看不到性别、也看不到苦难,唯一只能感受到艺术家创作瞬间的忘我状态,流露于笔尖,一泄于画面。罗尔纯在色彩上的探索也走出了一条中国式的表现主义。大色块的碰撞和笔触肌理见的巧妙转换,这种狂热的激情浓缩在一个并不太言语的老人身上。遗憾去年的一场大火,缅怀大师离去。
吴冠中的这幅《雨后山村》创作于1975年,正是他转为抽象探索的一个节点。在这一年,吴冠中开始在构图中寻求新的可能。画面从左到右以水平视角呈现,唯独在近景远景中有些许区别。艺术家在面对真实立体的风景时开始考虑平面化的处理方式,并希望在其中探索出一条新的观察方向。从这一点意义来看,《雨后山村》必然见证了这位影响中国艺术史的伟大艺术家从写实到抽象的艺术发展之路。同时也展现了中国油画如何在西方形式下找到属于自己的创作方式。
李青萍
(19112004)
李青萍原名赵毓贞,于1911年生于湖北荆州,少年时期开始显露绘画才能,随其父李敬臣学画。她躲避封建包办婚姻逃离荆州,投靠武汉亲属,改名为李瑗,1929年毕业于湖北省女子职业学校,进入武昌艺专学习绘画,1932年转入上海新华艺专。30年代的上海新华艺专,是刘海粟主办的上海美专之外的另一所著名美术学校,新华艺专对贫寒学生减免学费,颇得社会好评。其教学主力是从上海美专分离出来的俞寄凡、潘天寿、张聿光、潘伯英等人。李青萍入学时,新华艺专刚刚在欧洲游学归来的汪亚尘主持下进行了整顿,教学步入正轨。西画教授俞寄凡、汪亚尘、周碧初、吴恒勤等人,在艺术风格上倾向现代主义,教学上在支持传统基本练习的司时,鼓励学生发展个性化风貌,这对学生们有很大影响,也成为李青萍艺术道路的起点。1935年,李青萍从新华艺专毕业时,其绘画已具有明显的现代风格,据说徐悲鸿曾称其为“新派女画家”。
“名女画家李青萍年少英才,而画笔苍老,且能孜孜不倦,每当课余之暇,埋头绘事。女士在南洋吉隆坡女子最高学府教授有年,对于热带之景象,赏之多,而摩之久,察其光与影而运用丹青,故尺幅之间,热带景色栩栩如生。”——徐悲鸿
李青萍—现当代中国女性绘画的先驱
文|彭德
李青萍先生的前半生非常辉煌,她的后半生遭遇却很悲惨。这种悲惨遭遇是那个时代所有艺术家共同命运的一个缩影,特别是有个性、有名望的艺术家的共同缩影,但以她最为典型。她的艺术被抑制了30年,我觉得这是历史欠下的一笔账,对她欠下了一笔大账。历史欠的账是必须要还的。上海美术馆、湖北美术馆、深圳关山月美术馆为她举办展览就是在还账!但这种还账是在为前人的错误还账!是后人在为前人还账!
我最先接触李青萍的艺术是在24年前,也就是在主编《美术思潮》那个时期。《美术思潮》是湖北省美协的一个理论刊物。周韶华老师、鲁慕迅老师,还有已故的戴筠老师,他们委托我组织编这个刊物,由鲁虹具体推荐和编辑,由严善錞给她写评论。我们给这位艺术家多少版面呢?我们给了她三个版面和一篇评论。很少有这样的艺术家进入我们这个刊物,当时我们认为她是特别重要的一个艺术家,而且是第一次介绍,也是新中国成立以后专业美术刊物第一次介绍李青萍先生。
由于贫困,当时她很贫困,她的画幅都不大,都很小。但是她的画格局很大,气魄很大。这是我当时看她的画的第一印象。她的画从构思、构图到用色,都非常自由与洒脱,特别是她的色彩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她讲究色彩的穿插与互补,讲究色彩的对立与冲突,对立与协调、对立与统一。在我的眼中,她的画具有很鲜明的音乐感,与其说是她画出来的画,倒不如说是她唱出来的歌。她的画大都是一气呵成的。1941年,南洋一位名人给她写《青萍画集》的序言中有这样一句话:“青萍兼擅音乐,其歌声悠长壮丽,婉转动人。”我觉得她的画画如其歌,这是她艺术的第一个特点。李青萍的艺术我没有做过专门研究,我的这种感受是在最近几年才形成的。
第二个特点是她的画基本上都是有主题,但倾斜一下是儿童画的特点。了解李青萍先生的人都知道,她从年轻一直到晚年都很孩子气,她就是一个没有长大的儿童,这一点跟她的画非常对位。她一直有一颗赤子之心,有主题而倾斜一下也是西方现代绘画的一个重要特点。
李青萍的画把西方现代主义的主要流派都集于一身,包括抽象主义、表现主义、印象主义和野兽派,她把这些画风都融合在自己的画作里。刘海粟对她的评价是:“今之西画引进中国,只有你与我为先驱”。刘海栗是很少赞扬人的,他是一个惟我独尊的人。他能讲出这样的话,就说明他确实特别器重李青萍。李青萍的自我感觉也非常好,我现在看到参加画展的画都没有她的这种自我感觉。她认为自己的画比徐悲鸿的好,但是这个“画得好”不是指绘画技巧,而是指绘画的那种格调和档次。这是第二个特点。
第三个特点是她的画与现实没有直接的关系,或者说基本上就没有关系。她没有在自己的画面上直接地诉说苦难,从她的画中,我感受到的是:一个无我、无家、无国界的艺术家,也可以说是一个超越自我、超越家国这样的一个艺术家。她有着非常广阔的思维,她是把艺术和人生交织在一起的这样一个艺术家。
第四个特点就是她的画没有性别特征。尽管她是一个女人,我在她的画里很难看到女人的特征。齐白石先生1946年在北平参观李青萍画展后有一个题词,他这样写道:“李青萍小姐画无女儿气。”我们知道,我们中国3000年的艺术都非常的女性化,比如说唐代有一个评论家评论王羲之的草书是“无丈夫气有女郎才”。“女郎才”就是女人味,就是没有那种大丈夫的气概。而这种女郎才是中国历代绘画包括书法的主要的一种风格或者是一种境界。比如我们讲绘画的十八描,十八描实际上是女性的风格,就是女工的风格,就是刺绣的风格。整个中国3000年的艺术都是这个倾向。从这个意义上讲,李青萍的绘画是反传统的。她的画中很难看到女性特征的痕迹,尤其看不到中国女性的这种痕迹。我认为她的画是现当代中国女性绘画的先驱,现在女性主义绘画是国际上一个比较前沿的课题,我觉得应该从这个方面去研究她。
我看李青萍的画,尽管她后半生非常悲惨,但是她的画都很明快。她一直是生活在过去,她没有生活在当下,她一直生活在未婚女子的内心深处。她的艺术不是男人和女人,她的艺术不是生理意义上的艺术,反倒有点像女权主义艺术,也就是女人和男人是平等的。整个20世纪中国的发展是很封闭的,在这样一种很封闭的环境中,我们的艺术是主张艺术的大众化,推崇现实主义艺术和写实艺术,在徐悲鸿“至广大,尽精微”的号召下,李青萍的艺术是一个意外,是一个奇迹!她的画受到现代主义的一些影响,但是却没有受到现当代美术思想尤其是现当代美术理论的侵扰,在心浮气躁“跟风学”的当代画坛,我觉得李青萍的艺术状态特别值得推崇。
人生是漫长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然而对我来说,在人生的长河中唯有画笔与我相随。除了绘画此生别无他求。
本人出生于湖北荆州,自幼习画,先后就读于武昌美术专科学校,上海新华艺术专科学校。1937年研究生毕业后赴马来西亚任教,有幸接触印度泼彩画,从此迷恋上了西画,泼彩画。1941年徐悲鸿先生在南洋举办抗日义展时,看到了我的作品,他鼓励我出画册办展览。同年我的第一本画册《青萍画集》由徐悲鸿先生亲自选辑、作序后在吉隆坡出版了。当时在画坛引起不小的轰动。从此我走上了画坛,并且多次举办展览、义展、充实我的精神生活。
解放不久,我与许多知识分子一样,收到了冲击,艺术生命被迫中断了三十五年,三十五年尽管身处困境,可我对艺术的追求一刻也没有停止过。拨乱反正后,积压在腹中的绘画热情,蕴藏在脑海中锤炼已久的一幅幅画,像火山爆发得以宣泄,并通过手中的笔付诸纸上,这是何等的畅快,何等的开心!我要把失去的时光夺回来,几年来争分夺秒、废寝忘食、夜以继日、笔耕不止······这,是我的工作、我的娱乐乃至我的生命。
我很崇拜著名画家保罗·克利,他说:“你不要从一个想法出来画画,你要让一个想法自己到你的画里来。”一个艺术家的生活有多宽,有多深,他的艺术就有多宽,多深。我喜欢“跟着感觉走”。
——李青萍
本拍卖会推荐拍品
本拍卖会其他拍卖专场
- 中国古董珍玩(389)
- 中国玉器(271)
- 繁华盛世—明清金铜器物(167)
- 小雅观心—插画、宣传画及油画雕塑(136)
- 木鱼晓动—佛造像艺术(91)
- 中国现当代美术—油画雕塑(84)
- 时光的记忆—古董钟錶(140)
- 中国当代书画(二)(118)
- 中国当代书画(一)(128)
- 中国古代书画(212)
- 古籍善本(135)
- 中国近现代书画(248)
- 宝聚集珍—宝聚斋中国书画(180)
- 紫瓯凝香—紫砂艺术(195)
- 瓮漉溪渔—海外回流中国书画(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