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录号/艺术家:

人物纹拓片

图录号:147
拍卖信息
拍品名称:
人物纹拓片
图录号:
147
年代:
艺术家:
--
材质:
作品分类:
尺寸:
--
估价:
开通VIP查看价格
拍卖公司:
横滨国际
拍卖会名称:
2016迎春拍卖会
专场名称:
中国书画(二)
拍卖时间:
2016年01月18日-20日
备注:
声 明:
说明:带镜框
何成濬(18821961),字雪竹,湖北随州人,民国二级陆军上将。湖北省省长。人称小孟尝和湖北大家长,被誉为天才的说客和杂牌军的领袖。早年追随黄兴,黄兴死后随孙中山和蒋介石,在北伐和中原大战中活跃一时。因西安事变棋错一步而受到冷遇。抗战开始后却被任命为执法总监,杀人无数。抗日结束后以后任湖北省议长,1961年5月7日在台湾病故。著有《八十回忆》。
李宗黄,国民党陆军中将。1887年生,云南鹤庆人。字伯英。白族。早年在湖北陆军中学、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学习,1910年加入中国同盟会。
王湘(19041927),安徽含山人,又名再生。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沪宁、沪杭铁路工会及中共南京市委负责人,并以南京工人义务学校校长身分为掩护进行革命工作。1926年任全国铁路总工会副主任兼秘书、中共上海吴淞区委书记,后遭国民党反动派逮捕,杀害於龙华。
谷鍾秀(18741949),直隶定县(今属河北)人,字九峰。清末优贡,京师大学堂肄业。后留学日本。回国后曾任直隶督署秘书。辛亥革命后,为各省都督府代表联合会直隶代表,参加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筹建。1949年12月份在北京病逝。著有《中华民国开国史》、《外国地理》等。
杨永泰(18801936),赴汉口日本领事馆宴会返回时,在江汉关轮渡码头被人开枪狙击身亡。译有《外交政策》、《现代民主政治》等。
王宠惠(18811958),字亮畴,祖籍广东省东莞市,出生於香港荷李活道75号的道济会堂。是近代中国第一张新式大学文凭的获得者,曾任中华民国外交部长、代总理、国务总理,并为海牙国际法庭任职中国第一人。他是民国时期著名法学家、政治家、外交家,曾参与起草《联合国宪章》,被聘为国立复旦大学法学院教授。其思想不仅奠定了中华民国的立宪基础,而且引领了近代中国的宪政风潮,被誉为近现代中国法学的奠基者之一。
张继(18821947),河北省沧县人。原名溥,字溥泉。1899年留学日本早稻田大学,积极参加反清活动。1905年8月,在东京加入同盟会,任该会司法部判事,直隶主盟人,兼《民报》编辑和发行人。1921年任国民党广州特设办事处干事长,中国国民党宣传部长,北京支部部长。1947年12月15日在南京病逝,著有《张溥泉先生全集》及《补编》。
范源濂(18751927),字静生,1875年生,湖南省湘阴县人。近代教育家。早年就学於长沙时务学堂。戊戌变法失败后流亡日本,入东京高等师范学校学习。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回国,在北京任学部主事,并创办法律学校和殖边学堂。辛亥革命后,曾任教育部次长、中华书局总编辑部部长、北洋政府教育总长。1917年与蔡元培等人组织中结职业教育社。1923年赴英与英政府商洽将庚子赔款用於教育事业。回国后,历任北京师范大学校长、中华教育文化基金委员会董事长、南开大学董事、北京图书馆代理馆长。曾多次到美国考察教育,并邀请外籍学者到中国讲学。
汤化龙(18741918),字济武。汉族,湖北蕲水(今浠水)人。日本法政大学毕业。历任湖北省谘议局议长、湖北省军政府民政总长、南京临时政府陆军部秘书处长、北京临时参议院副议长、众议院议长、教育总长兼学术委员会长。与立宪派首领梁启超关系往来密切,民国初著名立宪派头面人物。
孙洪伊(18701936),天津人,字伯兰。民国政要。早年入袁世凯幕。民国成立后,先后成立共和统一党、民主党、进步党等。历任教育总长、内务总长等职。参加了护法运动,反对段祺瑞。1920年在广州任军政府顾问。1936年3月28日病逝於上海。
谭延闿(1880-1930),字祖安、祖庵,号无畏、切斋,湖南茶陵人。与陈三立、谭嗣同并称“湖湘三公子”;与陈三立、徐仁铸、陶菊存并称“维新四公子”。曾经任两广督军,三次出任湖南督军、省长兼湘军总司令,授上将军衔,陆军大元帅。曾任南京国民政府主席、行政院院长。1930年9月22日,病逝於南京。去世后,民国政府为其举行国葬。有“近代颜书大家”之称。著述有《祖庵诗集》等。蒋介石和宋美龄结婚,谭延闿为介绍人。
黄兴(18741916),汉族,原名轸,改名兴,字克强,一字廑午,号庆午、竞武,曾用名李有庆、张守正、冈本、今村长藏,湖南省长沙府善化县高塘乡人。近代民主革命家,中华民国的创建者之一,孙中山先生的第一知交。辛亥革命时期的先驱和领袖,以字克强闻名当时,与孙中山常被时人以“孙黄”并称。南京临时政府成立时,任陆军总长。袁世凯称帝时,任讨袁总司令。著作有《黄克强先生全集》、《黄兴集》、《黄兴未刊电稿》及《黄克强先生书翰墨绩》刊行。
柏文蔚(18761947),字烈武,安徽寿州人。1899年就读於求是学堂,1905年入江苏新军,并加入同盟会。1907年投吉林新军吴禄贞部,曾任屯田营管带、奉天督练公所参谋处二等参谋等职。辛亥武昌起义爆发后,南下任民军第一军军长,参与江浙联军会攻南京。1912年任安徽都督兼民政长。1913年参加讨袁,宣布安徽独立,失败后经上海流亡日本。1947年病逝上海。
孙中山(18661925),名文,字载之,号日新,又号逸仙,幼名帝象,化名中山樵,常以中山为名。广东省香山县(今中山市)人。青少年时代受到广东人民斗争传统的影响,向往太平天国的革命事业。是中国近代民族民主主义革命的开拓者,中国民主革命伟大先行者,中华民国和中国国民党缔造者,三民主义的倡导者,创立《五权宪法》。他首举彻底反封建的旗帜,“起共和而终二千年帝制”。
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一字任甫,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饮冰子、哀时客、中国之新民、自由斋主人。清朝光绪年间举人,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戊戌变法(百日维新)领袖之一、中国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
周凤岐(18791938),字恭先,浙江长兴人,中华民国军事将领。早年经秋瑾介绍曾加入光复会。辛亥革命后,任浙江都督府参谋长,加入国民党。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时,率部收缴工人纠察队武器,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抗战爆发后,投靠日本,沦为汉奸,图谋出任伪浙江省长。1938年3月7日被军统特工暗杀於上海。
龙璋(18541918),字砚仙,号甓勤斋主人,晚号潜叟,湖南攸县人。出身世家,左宗棠的外孙女婿,谭嗣同亲家。他是光绪年间举人,晚清时历任江苏如皋、沭阳、上元、泰兴、江宁等知县及候补道。参与领导辛亥革命、二次革命、护国战争。辛亥后,曾任湖南民政长、西路巡按使、国民党湖南支部评议长、代省长,是传统绅士从改良向革命转化的代表人物。
吕公望(18791954),辛亥革命先驱。浙江永康人,字戴之,清廪生。早年参加光复会,后毕业于保定军校。曾任浙江新军督练公所科员、第八十二标第二营督队官。
张彪(18601927),清末武职官吏。字虎臣,山西榆次人。曾任湖北提督,陆军副都统,辛亥武昌起义时,率督署卫队与起义军顽抗。南北协和后卸职,在天津日租界筑“张园”,作寓公。
文群(1884-1969),字诏云,江西萍乡人。1905年留学日本。1908年加入同盟会。1912年民国成立后,任临时参议院议员。
张群(1889-1990),字岳军,四川省华阳县(今属天府新区)人,国民党元老。早年就读保定陆军速成学堂,1908年赴日本,就读振武学堂,与蒋介石为同学,其后曾参与辛亥革命、二次革命、护法运动等。1927年起先后任国民政府兵工署长,上海市长,湖北省主席,国民政府外交部长(19351937);之后历任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秘书长,行政院副院长(19381939),四川省政府主席等职。抗战胜利后作为国民党方面三个代表之一参与国共谈判。1947年4月到1948年5月任行政院长,后任西南绥靖公署主任,行政院政务委员。
马福祥(18761932),甘肃省兰州府河州城人,蒙藏委员会委员长,军事委员会委员,绥远都统,安徽省主席,青岛特别市市长。北洋将军府祥武将军。中华民国时期西北马家军领袖,与马福禄、马福寿合成西北三马。
刘家佺(18841946),字仙舫,汉阳人,清末举人。曾读于两湖书院,留学德国习兵工,辛亥起义时回国,曾任施鹤安抚使,湖北军政府军务部军工局长,汉口市政局局长,后任北京陆军大学教授,陆军少将科长。着有《FUG联合兵种与战斗》、《TF部队指挥》。
杨文恺(18831965),字建章,直隶(现河北省)永清人。五省联军的第二号人物。清末秀才。1902年入保定练官营当学兵,经保送陆军速成武备学堂深造,继又考取官费赴日本留学。先就学於日本振武学堂,再入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六期步科。1909年毕业回国,历任军职。1925年任东南五省联军总司令部总参谋。1926年任农商总长。1927年去职后,长居天津作寓公。解放后曾任天津文史馆馆员。
张国溶(18791943),字海若,号月波,别号万善楼主,湖北人,幼年间随父亲寓居安徽芜湖。。光绪二十八年(1902),与兄国淦同科中举。三十年(1904)进士及第,授翰林院编修,奉旨留学日本。当时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在日本宣传推翻帝制,复兴中华,留日学生思想非常活跃,张受到进步思想的影响,率先剪掉了辫子。
王启贵,湘鄂前线北军第十八师第七十二团团长潘守蒸夏口县知事:中华民国初期对县一级最高行政官的称呼。
李锦公(18741944),字炯斋。河南西华县人。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春,被选送日本留学,习政法。同年加入同盟会。1912年,任河南稽勋分局局长。1939年,受国民党淮阳行政督察专员公署专员刘基炎聘请任参议。时值日军入侵,局势动荡,李锦公潦倒抑郁。1944年卒于周口。
李成霖,汉阳铁厂是中国近代最早的官办钢铁企业。1890年诞生的汉阳铁厂,是当时中国第一家,也是最大的钢铁联合企业,从此,中国钢铁工业蹒跚起步,被西方视为中国觉醒的标志。
何佩瑢(18801942),字韵珊,湖北人。1906年毕业於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回国后曾任保定军官学校教官、北洋第二镇队官。1912年先后任第二师参谋长、湖北督军参谋长等职.曾被授予陆军上将衔。1919年任湖北省省长。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后,任武汉参议府参议长、武汉政务委员会委员长。1938年10月日军占领武汉后选择投敌,1942年6月6日被日军毒杀。
萧耀南(18751926),字珩珊、衡山,因其祖籍浙江兰陵,也常被人称为萧兰陵,1875年出生於黄冈县孔埠镇萧家大湾(今属武汉市新洲区)。北洋政府时期,历任第二十五师师长,湖北督军、两湖巡阅使,湖北省省长等职。
陈介(1885-1950),民国时期湖南籍外交官陈介,字蔗青(清),湖南省湘乡人,生於浙江杭州,1902年留学日本,就读东京弘文学院、东京帝国大学;1907年又留学德国柏林大学;1912年归国,任工商部商务司长,并兼北京大学教授、1916年任国务院参议、山东省实业厅厅长等职;1928年后历任上海中华汇业银行、盐业银行经理;1935年任外交部常务次长、1938年后,相继担任驻德国、巴西、墨西哥、阿根廷大使,1950年病逝,时年65岁;另有同名明末历史人物陈介(即陈子龙)以及中国植物学家。
钮永建(18701965),字惕生,一作铁生,又字孝直,号天心,近代资产阶级革命家,出生於上海,父世章,曾任清直隶知县。永建对於书法造诣很深,与吴稚晖、沈尹默鼎足而三,但是传世作品不多。永建处世以“不强人谓之恕,不怨己谓之强”自勉。



碑帖?是中国特有的一种艺术形式。碑帖是指用纸张敷在碑石或其他刻字的物体之上,经过捶拓、施墨,然后影显出文字、图案来的一种艺术品。唐代人的诗中即有“古碣凭人拓,闲诗任客吟”之句。可以想见,早在唐代时就有碑石拓本开始流传于世。碑石拓本不仅是临习写字者的一种范本,也是板印书籍出现之前,人们藉以传播文化的一种媒介。碑帖研究是集艺术、史料、文献、工艺以及目录学为一身的一门学问。在碑帖的研究与收藏之中,究竟有哪些“美事”、“美感”,为何古往今来总有那么多人对碑帖如此看重,如此痴醉呢?
一、碑帖的资料之美
碑帖是中国古代因人、因事而书刻到碑石、摩崖、木板之上,又经传拓出来,并得以广为流传的一种文献记录和书法艺术品。碑帖除了书法艺术的欣赏之外,其内容也包含着史料价值,这种史料价值往往可以弥补历史研究中的数据缺失,同时也可以印证某些历史事实。
二、碑帖的鉴赏之美
中国传统的碑帖传拓技术,已有千余年之久的历史。碑石、摩崖石刻因传拓而化身千百,使广大爱好者、研究者受益。最早的碑帖最能较完整地、准确地保存碑石文字的书写原貌,也就最有价值。最后,收藏碑帖也要注重碑帖的外在形式,如拓工的技法是否精良,字口表现得是否精神,以及装裱工艺如何,是否有历代藏家题跋等。
在鉴赏碑帖之时,能够去伪存真,去粗取精,这本身就是一个享受“美”的过程,也即追求真、善、美的过程。
三、碑帖的收藏之美
从宋代的欧阳修、赵明诚开始,历经元、明直至清末,中国碑帖收藏与研究进入到一个鼎盛时期。学术研究水平大有提高,碑帖收藏的内容也更加丰富多彩。除碑石拓本之外,诸如金文、甲骨、封泥、瓦当、砖文、墓志、陶文、造像、画像等实物、拓本,都在收藏者的收藏之列。因此,除了精善拓本的追求之外,丰富和完整地占有各类拓本(即收藏数量),就成为相互攀比的主要内容。拓本的独有、精善、完整,也就成为收藏家们自豪和炫耀的基础。
四、碑帖的艺术之美
从碑帖中所表现出来的书法艺术之美,在整个中国艺术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唐代以前的著名书法作品,大都是以碑帖的形式存世,很少见有唐代以前书法家的墨迹能传至今日。藉以碑帖,后人才得以一睹诸如李斯、蔡邕、鍾繇、王羲之、欧阳询、褚遂良、颜真卿、柳公权等这些名声如雷大家们的书法艺术风采。碑石刻石与传拓技术在中国古代就像照相术一样,将古代书法家们的作品忠实而准确地保存了下来。精湛的雕刻技术,绝妙的拓工手法,这样所成就出来的一件碑帖,无疑就是那种所谓的“下真迹一等”的优美书法作品,也是古代书法艺术家艺术水平、艺术风格的真实写照。因此,后世的人们才有缘领略到这些艺术家们的书法艺术之美。
此次拍卖会所拍卖的碑帖作品《宋拓小字陰符經》、《秘閣貼》五冊、《宋搨漢史晨碑》前後碑、《快雪堂法帖》五冊、《淳化閣帖》一函十冊皆是宇野雪村先生旧藏。宇野雪村(19121995),兵库县美方大庭村(现新温泉町)出生,本名武夫,是日本当代著名金石书法家,每日书道会理事、大东文化大学教授、奎星会会长,日本著名的文房四宝收藏家,师事日本前卫派书家上田桑鸠先生,在中国传统书法基础上发展日本书学,六十年来,逐渐成为日本书道界之新风。
所藏碑拓皆为“善本”。所谓“善本”,是套用了古籍版本学上的一个概念。其主要内容就是要求收藏对象达到旧而精的标准。所谓“旧”,就是说收藏品中要具有一定的文物性、历史性。所谓“精”,就是说收藏品的内容要精,制作要精。另外就是要稀有、罕见,海内孤本自然是第一善本。碑帖善本的“旧”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内容要“旧”,刻立的时间要“旧”,唐代以前所刻的碑石最为今人所重视。第二就是拓工要“旧”,宋拓、明拓、近代所拓是几个不同的层次。作为收藏研究来说,“旧”是善本与否的一个重要标准。碑帖善本的另外一个标准就是要“精”。“精”包括书法艺术之精,文字内容之精,拓工技术之精等几个方面。一件碑帖,只要具备“精”与“旧”之中的任意两个以上的条件,就可称此件碑帖为“善本”。同时,也就具有收藏价值。另外,流传有序,有名人题跋、名人印鉴者,也是碑帖成为善本的辅助条件。
32.5*264cm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8156032908 18155173028 18956011098

©2005-2018 zhuoke.cn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