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录号/艺术家:
元泰定丙寅年庐陵武溪书院刻《新编古今事文类聚前集、后集、续集、别集、新集》
图录号:1841
拍卖信息
- 拍品名称:
- 元泰定丙寅年庐陵武溪书院刻《新编古今事文类聚前集、后集、续集、别集、新集》
- 图录号:
- 1841
- 年代:
- 材质:
- 作品分类:
- 尺寸:
- 估价:
- 开通VIP查看价格
- 拍卖公司:
- 博古斋
- 拍卖会名称:
- 2015年秋季艺术品拍卖会
- 专场名称:
- 古籍善本
- 拍卖时间:
- 2015年12月19日-20日
- 备注:
- 声 明:
- 钤印:「万秀山」、「庄严院」、「龙渊」墨印;「天得庵」、「木邨藏书」朱印元刊巨帙
彰显中日文化交流源远流长
元泰定丙寅年(1326)庐陵武溪书院刻本
黄麻纸线装一百十册
提要:此书经上海图书馆古籍善本专家陈先行先生等国内专家鉴定,为元泰定丙寅(1326)庐陵武溪书院刊本。五集共一百十册,有封面及牌记,部头瀚瀚,卷帙茫茫,在现存元版书中属极伟,至今近千年,如此巨帙,书品完佳,珍罕无比。拍品总含:前集:112卷,1951卷,目一卷。后集:五十卷全。目一卷。续集:18卷,1316卷,2328卷。目一卷。别集:三十二卷全。目一卷。新集:三十六卷全。目一卷。
据现有考证,《古今事文类聚》为宋祝穆编辑,分前、后、续、别四集,成于宋淳佑六年(1146)。新编则为元富大用撰,各分总类,附以子目,条列件系,颇为赅备。所收诗翰皆载全文,可资考证宋元以前之逸文散篇。故《四库总目提要》评其书曰:「然《锦绣万花谷》之类所收古人著作,大抵删摘不完。独是书所载必举全文,故前贤遗逸之篇,间有藉以足征者。」
是书成于元泰定三年(1326),此乃富氏成书当年所刻,其文本价值自不待言。且有如下四点,在宋元版书中是特别有价值的。
1、
目录后有刊书牌记题“泰定丙寅庐陵武溪书院新刊”。
宋元古刻带牌记者甚少,今世元版已极为难得,此有刊刻年月牌记,版本明晰,近数十年来市肆所见有牌记之明初本已稀若星凤,元版则未有耳闻,可见此之难得。《冀淑英文·宋元明清版本发展概况》中谈到福建刻本时说:「福建坊刻本,一般都有刻书牌记,把版刻年、刻书主人、出版地都刻出来了。有这样牌记的书,可以作为一个标本,与其它无牌记的刻本对照比较,借以判断其它的书是否与标本书有同样的时代、地点特征」。但凡古籍,若无牌记,大多只能观风望气辨别其年代,总有差池,于宋元古本鉴别,更是遑论,而此本牌记,似今之版权,出版时代地点一目了然,正合刊者之意,又省却后来鉴别者烦恼,如同瓷器、青铜器的标准件,意义非比寻常。
2、此为中国印刷史上所知的第三部带有内封面的书。
其中二册书首镌有「古今事/文类聚」等字内封页。古籍封面始见于元代,以时代为序,此书则为中国印刷史上所知的第三部带有内封面的书,张秀民编《中国印刷史》亦未能得见。拍品每种卷首有内封面,大字书名两行:「古今事/文类聚」,中间刻「某集」二小字,上栏刻「西园精舍」四字。内封面亦称「书名页」,相当于现在出版物的封面。宋代没有发现实例,现存只有少数几件元代刻本存有封面,故一般以为封面始于元朝。据张秀民《中国印刷史》统计,全世界存有内封面的旧本古籍仅有六种,分别为建安书堂前至元三十一年(1294)刊《新全相三国志□□》、建安虞氏至治年(13211323)刊《武王伐纣书》等平话五种、建阳刘君佐翠岩精舍至正十六年(1356)刊《广韵》、余氏勤德堂刊《十八史略》、博文堂刊《礼部韵略》、建安玉融书堂刊《增广事类氏族大全》,如此,其罕传可知。上述六种皆为建安、建阳地区刻本,而此书为江西吉安府武溪书院所刻,以刊刻地区而论,是建阳本以外唯一一部存有内封面的元刻本,也是最早的一部。除元代前至元年间及至治年间所刊二种之外,后四种皆刊于元至正年间(13411370),已为元代中晚期,此本为元中期的泰定三年(1326)镌,若以时代早晚为序,此为中国印刷史上所知的第三部带有内封面的书,且早于此的二部皆藏于公库,见于民间者,此又为第一,其珍贵可想而知。
3、元刻元印。
书内有数十处朱笔题记,为日人圈点阅读题款,其中有日本年号如「大永、享禄、天文」等年款,最早年号「长禄」,为公元14571459年,可见此书在明代代宗景泰年前即传至日本。明初倭寇炽盛,故洪武年间朱元璋实施海禁戒严,海运断绝,直至隆庆方才开关,故此书当在洪武之前就被携至日本,自是元印无疑。这是从史实角度的判断。又据纸张和字体判断,此每半叶十三行,行二十四字,细黑口,间有白口,双鱼尾,左右双栏。字作赵体,与当时刊版风气相符,纸张为带有明显草茎之黄麻纸,其草茎错综分布,明初之纸虽亦有草茎,然未有如此密布,其为元代纸张无疑,文字印制清晰,若置于宋元乃至明初旧本范围而论,考虑到纸张的吸水性、刷印技术的成熟度等当时的生产工艺水平,较诸公藏及民间所见,此已是较早较好印本,系元刻元印者,远非号称宋版而实为邋遢递修者所能及。
4、宋元间中日文化交流的见证
此书有钤印多枚,部分数据可寻者如下:
A:「万秀山」有「南禅寺」。南宋时期苏轼诗文传至日本,为镰仓时代五山禅僧钞录、注释,有写本流传。其中一种为上古版王水照编《宋人所撰三苏年谱汇刊》所引用,有云:「钞本最后有题云:‘应永二十七年岁次庚子春三月于龙阜之万秀山下书。’。后人于‘应永二十七年’处批注云‘离庆长七年一百八十二年’;于‘龙阜’处,批注云:‘南禅寺’。」可见万秀山有南禅寺。日本镰仓时代,仿南宋五山制度设立镰仓五山(建长寺、圆觉寺、寿福寺、净智寺、净妙寺),京都五寺(天龙寺、相国寺、建仁寺、东福寺、万寿寺)以及五山之上的京都南禅寺,共十一座禅寺,合称「五山十剎」。南禅寺即是十剎之首。日本最著名的五山版,即镰仓五山所刻。
B:「天得庵」为临济宗僧侣笑云清三所建,约等同于明中期。其余数印,因文献有限,殊不可考,但有见于黎庶昌所刻《古逸丛书》者。可见此书曾为多处寺庙收藏,其中一处即为五山十剎之一的南禅寺。册中多有朱笔圈点,且卷末多处题记年款不一,又多提及圈阅时所在处所,如「微笑轩」、「海艺院」、「常乐塔」等处,可见非一人所点读,或是不同寺庙不同禅僧所阅。五山刻书,多为内典,外典较少。僧侣研读,多赖中国刻本,此书与《太平御览》、《皇朝类苑》、《记纂渊海》等皆是常用之书,故此本才能圈阅频繁。后之五山文学流布,此类中国刻本,或是滥觞之一,也正是中日友好,文化交流的历史见证。
著录文献:《中国古籍善本总目》P1058。
《第一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图录》P249。
尺寸:24×15.2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