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录号/艺术家:
西元2/3世纪 犍陀罗 灰片岩雕弥勒菩萨坐像
图录号:1706
拍卖信息
- 拍品名称:
- 西元2/3世纪 犍陀罗 灰片岩雕弥勒菩萨坐像
- 图录号:
- 1706
- 年代:
- 西元2/3世纪
- 艺术家:
- --
- 材质:
- 作品分类:
- 尺寸:
- 高40cm
- 估价:
- 开通VIP查看价格
- 拍卖公司:
- 宝港国际
- 拍卖会名称:
- 宝港国际 2014秋季拍卖会
- 专场名称:
- 心蕴——古代佛教艺术
- 拍卖时间:
- 2014年11月26日-27日
- 备注:
- 声 明:
- 著录:
《佛水缘投·活水源头高古佛像石雕展》,台湾国立历史博物馆/台中县立港区艺术中心编印,2001年5月出版,图录第55.备注:
重要台湾私人收藏
展览:
《佛水缘投活水源头高古佛像石雕展》,台湾国立历史博物馆/台中县立港区艺术中心,2001年5月。
参考:
《特别展:佛教传来之道–丝绸之路探险之旅》龙谷大学,2012年,图录第2号
栗田功编著《犍陀罗美术II佛陀の世界》,东京二玄社出版,2003年,第28页,黑白图版第57.
纽约佳士得拍卖,2010年3月23日,第147.
青灰色片岩雕成。弥勒菩萨结全跏趺坐于方形坐垫上,双手结禅定印夹带甘露瓶置双足间。以写实手法雕刻,面容俊美,深目直鼻,具有明显的希腊罗马风格;眼皮沉重,杏仁眼半睁垂视,嘴角紧抿,神情肃穆冷静。身姿健壮挺拔,袒露臂膀,佩戴精美的头饰、耳环、项圈、臂钏、手镯、百索缕护符等,俨然一位高贵的混血王子气派。
弥勒菩萨(梵文Maitreya,巴利文Metteyya),意译为慈氏,据季羡林先生考证“弥勒”一词最早应是从吐火罗文音Metrak译过来的简称,追其根源,始自梵文Maitreya,在大乘经典中又常被称为阿逸多菩萨摩诃萨,是释尊的继任者,将在未来从兜率天降凡,成为娑婆世界的下一尊佛,在贤劫千佛中将是第五尊佛,常被尊称为当来下生弥勒尊佛,他的特征为手提盛满了不死甘露的宝瓶。
大乘佛教在贵霜帝国时期的键陀罗地区非常盛行,“菩萨”正是大乘佛教的核心概念之一。这个概念与人神同像的古希腊雕刻传统相结合,遂产生了凡人像的佛陀与诸菩萨像。弥勒菩萨像是键陀罗单体造像中最为流行的菩萨形象之一,均以俊美华贵、风度翩翩的欧亚混血王子形象出现,站像与坐像均有,一般为左手携甘露瓶为常见,如本件作品将宝瓶置于中间的手法则比较罕见。参考一件松冈美术馆珍藏的弥勒菩萨坐像,同样为甘露瓶置中的样
本拍卖会推荐拍品
-
西元2/3世纪 犍陀罗 灰片岩浮雕佛传故事“勉学”
-
西元2/3世纪 犍陀罗 灰片岩浮雕童子花环
-
西元2/3世纪 犍陀罗 灰片岩雕佛陀头像
-
西元2/3世纪 犍陀罗 灰片岩雕佛陀头像
-
西元3/5世纪 犍陀罗 泥塑佛头像
-
西元2/3世纪 犍陀罗 灰片岩雕弥勒菩萨坐像
-
西元5/6世纪 西亚或新疆 希腊式琉璃制头像 (四件)
-
西元5/6世纪 犍陀罗风格 新疆于阗 彩绘泥塑佛陀站像
-
西元5/6世纪 犍陀罗风格 新疆于阗 彩绘泥塑菩萨站像
-
北齐 石灰岩佛头像
-
北齐 青石灰岩贴金雕佛佗头像
-
北朝 白理石及石灰岩雕菩萨头像 (两件)
-
西元8/9世纪 东北印度 帕拉王朝 铸青铜鬼母子坐像
-
约14世纪 尼泊尔 铸铜鎏金授记印佛陀站相
-
北朝 西元4/5世纪 铸青铜飞天
-
唐 铸青铜自在观音坐像
-
北魏 青铜释尊坐像
-
东魏 铸青铜背屏式二佛并座像
-
东魏 铸铜观音站像
-
隋 铸铜观音坐像 铸铜鎏金小观音站像
-
隋 铜鎏金背屏式三尊像 <开XXX>刻铭
-
隋 铜鎏金观音菩萨站像
-
唐 铜鎏金老子坐像
-
唐 铜鎏金佛陀坐像
-
唐 铜鎏金金刚力士站像
-
唐 铜鎏金观音站像
-
唐 铜鎏金释迦牟尼坐像
-
唐 铜鎏金观音菩萨站像
-
唐 铜鎏金佛坐像
-
唐 铜鎏金佛坐像
本拍卖会其他拍卖专场
- 翰墨因缘——直接得自于画家本人之作品(150)
- 宝蕴——中国古代盒子艺术(88)
- 心蕴——古代佛教艺术(44)
- 以文载道——二十世纪名人法书(179)
- 守望与创新——中国书画(475)
- 道蕴——中国高古瓷器(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