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录号/艺术家:
苏天赐1988年作野草
图录号:870
拍卖信息
- 拍品名称:
- 苏天赐1988年作野草
- 图录号:
- 870
- 年代:
- 1988年作
- 艺术家:
- 苏天赐
- 材质:
- 布面油画
- 作品分类:
- 尺寸:
- 73×47.5cm
- 估价:
- 开通VIP查看价格
- 拍卖公司:
- 北京诚轩
- 拍卖会名称:
- 北京诚轩 2014年秋季拍卖会
- 专场名称:
- 中国油画雕塑
- 拍卖时间:
- 2014年11月19日-24日
- 备注:
- 声 明:
- 出版:《苏天赐画集》,江苏美术出版社,南京,1993年2月,第10页签名:苏1988.7
背签:《野草》1988年苏天赐线与色的交融
(拍品编号?870)苏天赐《野草》
苏天赐的作品虽然题材多样,其美学理念却一脉相承。作为林风眠的追随者,他一生致力于将西画形式与中国传统写意精神相融和,尤其体现在“线”与“色”的运用上。1940年代,在林风眠的鼓励之下,苏天赐开始探索“线”在油画中的表现。他通过以毛笔勾勒临摹波提切利和拉斐尔的作品,来研究如何通过线条的变化表达形体和空间①,并先后创作了《黑衣女像》、《蒂娜》等一系列肖像作品,奠定了“追求线条与形体的结合”的风格特点。然而,这些作品完成不久,艺术界就兴起反对“形式主义”的风潮,在意识形态的重压之下,苏天赐不得不“向西方的写实传统低头”,对“线”的探索也戛然而止。此后数十年,他一直徘徊在写实和写意之间,直到1979年才重归自由的创作状态。沉睡多年的灵感再次苏醒,他只想“迫不及待地涂抹,最快最直接的表达手段是使用色块和线条,它不仅是表达了物体,还传达了芬芳。”可以说,“线”在他的作品中,不仅是重要的表现手法,亦是某种自由的隐喻。
对苏天赐而言,色彩是另一个极富表现力的手段。他认为一味模仿西方的光色用法难以真正传达中国风景的意境,例如江南的特点在于薄云遮日、濛濛细雨时的微妙色彩,迥然不同于烈日下的西方风景绘画②。因此在他的作品中,常以薄涂的大面积灰色调为主导,高明度的小色块穿插其间,使画面呈现澄明通透之感,而多变的线条勾勒出形体,赋予画面抑扬顿挫的节奏和韵律。线条与色彩的纯熟运用,使苏天赐的作品呈现出“东方的意趣与西方的实感”、“西方的缤纷和东方的空灵”共冶一炉的诗意意境。
这幅《野草》(拍品编号870)绘于1988年,正是苏天赐艺术创作丰收期的重要成果之一。此
本拍卖会推荐拍品
-
朱新建1992年作恋曲1990
-
朱新建1992年作相思图册页(共十一开)
-
朱新建1985年作墨牡丹
-
朱新建1991年作一夜落花雨
-
朱新建1995年作天上大风 疏烟山色(共两幅)
-
朱新建1995年作美人图 观花图 (共两幅)
-
朱新建1990年代末美人图(红烛绿窗)
-
朱新建1990年代末美人图(桃花春风)
-
朱新建2003年作美人图(月到风来)
-
朱新建山居谈经
-
朱新建醉倒西湖
-
朱新建五蕴皆空
-
李津润泽清凉
-
吴雪莲墨荷
-
黄丹遥望山水翠
-
谭军2013年作浮生叶子之四
-
谭军2007年作摇滚人
-
张见2001年作2001之秋
-
徐华翎2010年作合成之十一
-
杨宇2012年作门之三
-
姜吉安2009年作阅读
-
刘国松2009年作霞光
-
刘国松1999年作流动的山水
-
沈勤2013年作田·园
-
王天德2007年作数码 NO.08-SA-01 (共两幅)
-
魏青吉1996年作关于T系统的构想之十
-
张羽2003年作每日新报 2003-21
-
张羽1991年作荷塘月色
-
徐冰1982年作小院冬景
-
徐冰1981年1982年1985年春鸣 牧区人家 两只小船 高粱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