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录号/艺术家:

三至七世纪 释迦牟尼

图录号:3290
拍卖信息
拍品名称:
三至七世纪 释迦牟尼
图录号:
3290
年代:
三至七世纪
艺术家:
--
材质:
作品分类:
尺寸:
高136cm
估价:
开通VIP查看价格
成交价:
RMB:开通VIP查看价格

HK:3559591
USD:470400 GBP:0 EUR:0

拍卖公司:
北京翰海
拍卖会名称:
北京翰海 十五周年庆典拍卖会
专场名称:
上善若水-宗教造像精萃 成交额:7302.40万元 成交率:76.92%
拍卖时间:
2009年11月9日
备注:
声 明:
扶南文化
越南或柬埔寨
木雕
注:
此件释迦牟尼木雕检测报告可向“佛教美学·十月论坛”组委会及翰海拍卖公司领取。
1.“新西兰Rafter 地质与核子科学研究院—国家同位素检测中心”出具的《木雕佛像同位素检测报告》
2.法国Restaurateurs Sans Frontieres 出具的《越南木质佛像的保存报告》
二十世纪早期以及较近的越战以来,法国人通过发掘出土了许多早期越南木雕佛像。很多像如今收藏在胡志明市与河内的博物馆,以及同塔省和安江省的博物馆中。通常它们被归为七世纪下半叶的作品。 学者们①认为它们能存世很不寻常,这要归因于雕刻它们的材料是特别坚固耐用的木材(香坡垒和红厚壳),并且幸运地被埋到了富盐的沼泽地里②。对于此类木雕像学术界尚未展开广泛的研究,但从马勒雷(1959)开始,从一些作者公布的照片并对它们做的简要介绍。已经发表的例作至少有二十三件,大部分表现的是穿著柔软轻薄袍服的佛立像。此外至少还有八件作品尚未公布。这些雕像矮的有三十厘米左右,高则逾三米,主体部分都是用独根圆木雕凿而成的。一些作品做过了放射性碳同位素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它们的年代约在公元200-900年间③。它们大多数发掘于同塔、安江及隆安诸省,目前被认为属于东南亚存世最早的佛像之列④。
创作这类木雕佛像的当时,越南以及环湄公河三角洲区域(包括现在的柬埔寨以及老挝、泰国、缅甸和马来西亚的部分地方)是一个受印度文化影响的国家,称为扶南。是一个完整而独立的帝国,也可能是多个城邦的集合体,它的海军控制了印度与中国之间的海上贸易,利益可观。对港口城市俄厄及其它地点的发掘活动中出土了希腊、罗马、波斯、中国和印度的手工制品。早从公元一世纪开始,就有人在这个地区定居,而且可以追溯到公元前四世纪。当公元三世纪古希腊,罗马帝国分崩离析之时,这个庞大的国际网络失去了对于贸易的强大推动力。357年,扶南变成了中国的属国,到六世纪晚期,它又被纳入高棉帝国。一般认为,大约在600-650年左右,这个贸易王国明显地衰落了。但直至十世纪下半叶,佛教仍存在于这个地区。布瓦瑟利耶提到,在罗贞陀罗跋摩二世(944-968)统治时期出现了一次“虽然比较有限,但是真正的复兴”。 一些学者⑤推测,俄厄作为东南亚主要贸易中心的显著地位后来被苏门答腊的室利佛逝所取代⑥。
这里讨论的木雕像(图1)表现的是一立姿释迦牟尼佛,所穿通肩袈裟恍若透明。右手作说法印(梵dharmacakra),左手持衣角。东南亚最初的佛教和印度教受南印度艺术风格影响非常大,同时也受到北印度的艺术传统影响,后者主要来自贵霜(公元前二世纪至公元三世纪)和笈多(公元四至六世纪)时期。一件三世纪前后的铜像(图2)高一百零八厘米,出土于越南的东阳,现藏胡志明历史博物馆,与我们这里讨论的木雕像如此相似,令人震惊。例如,仰覆莲座、佛的躯体、双手和头,无不如此。非常类似南印度阿玛拉瓦蒂地区的艺术风格⑦。它与三世纪前后印度阿玛拉瓦蒂石雕有很多相似之处,与印度陈奈博物馆藏的一件阿玛拉瓦蒂躯干像(图3)比较,这一点显而易见。
尽管与印度的例子有这么接近的地方,大部分学者还是相信这些木雕佛像是在本地制作, 而且它们与断代在六或七世纪的越南木雕像也有强烈的相似性,包括胡志明历史博物馆藏的两件作品:一件佛立像(图4)姿态接近,著袒右袈裟;另一件上佛穿的则是通肩袈裟(图5)⑧。
东南亚艺术史学家海伦·杰瑟普认为,这些木雕像很可能是七世纪高棉普农陀的精美雕塑的先声⑨。“虽然对它们做的碳14试验并非一锤定音,但它们可能出自六世纪,甚至还要更早,这可以展示雕刻技术是怎样逐渐发展到七世纪那样令人惊叹的水平的⑩。” 事实上,尽管它们受到外来风格的启发,但这些珍稀而重要的木雕像与本地早期风格有非常密切的联系,例如发现于吴哥博雷(图6)室利特普(图7)和孟―堕罗钵底(图8)的七世纪砂石雕像

关于这件木雕的年代和本来面貌,还可以进一步进行考察。法国文物修复工作者迪堡(无国界保护组织负责人)注意到,雕像表面的常规图案中可以找到细小的钉孔(见修复报告)。如他在报告中解释的那样,很可能雕像表面原覆盖有薄薄的金属箔,这些孔眼就是固定箔片的金钉或银钉留下的。实际上,一些传世六世纪前后的越南雕塑就展示了这种技术,内胎是木质或树脂,外覆薄薄的金箔,用锤子和小金钉固定住,就如迪堡的报告中提到的那样。这些钉孔不仅是雕塑原貌的明确证据,也有力地证实了雕刻的真实性,证明这件精美木雕佛像确为东南亚传世至今的少量早期佛像之一

(简·凯西撰文 廖旸译)
参考书目
巴蒂斯特和泽菲尔:《吉美博物馆藏高棉艺术品》,巴黎,2008年。
布瓦瑟利耶:《东南亚》卷1“柬埔寨”,巴黎,1966年。
艾伦贝格和布朗翻译并编辑:《柬埔寨古代艺术研究——布瓦瑟利耶论文十篇》,金边,2008年。
格罗利耶:《论古代高棉雕塑》2卷,法国远东学院《亚洲研究》19-20卷,1925年版。
吉永:《越南的印度教―佛教艺术——佔婆王朝遗珍》,曼谷,未注明出版日期(1997年?)。
杰瑟普:《柬埔寨艺术与建筑》,伦敦,2004年。
库编辑:《扶南艺术与考古》,曼谷,2003年。
Le Thi Lien:《10世纪前九龙河三角洲的佛教与印度教艺术》,河内,2006年。
马勒雷 :《湄公河三角洲考古》3卷,法国远东学院丛刊卷43,1959-1963年。
米克西克:〈东南亚古代贸易之始——俄厄和湄公河下游的作用〉,载库编辑:《扶南艺术与考古》,曼谷,2003年,页1-34。
廷莉等:《越南古代艺术——从冲击平原到远海》,纽约和休斯顿,2009年
怀特:〈珍贵的古佔婆王朝金属制品〉,《亚洲艺术》卷52第4号(2002年7-8月),页62-71。
参考目录
① Le Thi Lien:《10世纪前九龙河三角洲的佛教与印度教艺术》,河内,2006年版,页42-47和225;杰瑟普:《柬埔寨艺术与建筑》,伦敦,2004年版,页30-31;库编辑:《扶南艺术与考古》,曼谷,2003年版,页136;巴蒂斯特和泽菲尔:《吉美博物馆藏高棉艺术品》,目录第3号;廷莉等:《越南古代艺术》,页126-127。
② 杰瑟普:《柬埔寨艺术与建筑》,页30-31。
③ 库编辑:《扶南艺术与考古》,页65、85和136;廷莉等:《越南古代艺术》,页126上注14。
④ Le Thi Lien:《10世纪前九龙河三角洲的佛教与印度教艺术》,页42-47和225;库编辑:《扶南艺术与考古》,页136。
⑤ 艾伦贝格和布朗翻译并编辑:《柬埔寨古代艺术研究》,页330。
⑥ 米克西克:〈东南亚古代贸易之始——俄厄和湄公河下游的作用〉,载库编辑:《扶南艺术与考古》,页4。
⑦ 吉永:《越南的印度教―佛教艺术——佔婆王朝遗珍》,曼谷,未注明出版日期(1997年?),页32上图2。另见廷莉等:《越南古代艺术》,页218-219,这里作者认为有可能是3世纪前后阿玛拉瓦蒂的作品,但倾向于将它判定为8世纪晚期至9世纪前后斯里兰卡的铜像。
⑧ 图4发表于杰瑟普:《柬埔寨艺术与建筑》,页30;又见廷莉等:《越南古代艺术》,页126-127。此像高135厘米,发掘于越南平定,杰瑟普断代在6-7世纪前后,廷莉则断代在6世纪前后。
⑨ Jessup, Art & Architecture of Cambodia, p28-31。
⑩ 杰瑟普:《柬埔寨艺术与建筑》,页31。这里讨论的佛像的木质接受了两次放射性碳分析;每次的结果都是大约公元前2-前1世纪。新西兰下哈特地质学与核科学研究所的拉夫特放射性碳实验室2009年7月14日的R32169a号报告中称:95%可能性的区间段是公元前177-前44年(碳十四年代2126-1993年)。怀卡托大学放射性碳测年实验室2005年1月25日的16240报告中称:碳十四年代2113±37年,亦即95.4%可能性在公元前350–前320年和公元前210–前40年。放射性碳分析给出的年代是伐树的年代;因此,这件雕像有可能是用几个世纪前砍到的树木来雕刻的。最近这次放射性碳分析的样本取自树的外层年轮,也就是说,一株树最年轻的年轮。我们不可能知道这棵树在雕刻佛像之前剔除了多少,但这或许也有助于解释为何碳测年的结果偏早。
11.发表于杰瑟普:《柬埔寨艺术与建筑》,页35上图31;迈克尔·坎宁安等:《亚洲艺术精品》,克利夫兰博物馆藏品目录,克利夫兰,1998年版,页164-165;以及《古典印度的黄金时代——笈多帝国》,法国国立博物馆联合会出版社,巴黎,2007年版,页106上图5。
12 这些例子之一也发表于怀特:〈珍贵的古佔婆王朝金属制品〉,图20。
本拍卖会其他拍卖专场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8156032908 18155173028 18956011098

©2005-2018 zhuoke.cn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