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录号/艺术家:

郭沫若 1965年作 大寨行·重访晋祠 镜心

图录号:135
拍卖信息
拍品名称:
郭沫若 1965年作 大寨行·重访晋祠 镜心
图录号:
135
年代:
1965年作
艺术家:
郭沫若
材质:
镜心 水墨纸本
作品分类:
尺寸:
81×147cm
估价:
开通VIP查看价格
成交价:
RMB:开通VIP查看价格

HK:1970488
USD:260400 GBP:0 EUR:0

拍卖公司:
北京翰海
拍卖会名称:
北京翰海 十五周年庆典拍卖会
专场名称:
天工艺苑集藏近现代书画(二)成交额:7,354.03 万元 成交率:90.32%
拍卖时间:
2009年11月9日
备注:
声 明:
钤印:郭沫若
款识:康公左手书奇字,照眼红墙绕晋祠。周柏低头迎旧识,铁人举手索新诗。欲尝荇菜情难已,惊见睡莲花未衰。悬瓮山头松失翠,顿憎旱魃费鞭笞。一九六五年冬,重访晋祠。郭沫若。
收藏印:怀清天地庐收藏书画印
郭沫若书法,熔古通今,学古不泥,取法如羚羊挂角,很难看出古人的影子。其总体风貌注重气的宏大,势的强烈,像他的诗歌一样有着激情洋溢的浪漫主义色彩。他书法的本身有雅俗共赏的美感,更多的表现于郭沫若的文化魅力和学识修养。“郭体”无疑成为20世纪书法的一座丰碑,成为20世纪学者型书家的最典型代表。
60年代,是郭沫若书法成熟,风格更趋强烈,创作更加旺盛的时期。这一时期的书风不仅无倦态衰像,反而更加精神饱满,人书俱老,进入了一种崭新的境界。郭老一生中两件最具代表性的书作都是作于此时。一为行书《沁园春·雪》;一为行草书《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
中国人在列举上喜用“三”字,如果在郭沫若众多的书作中再遴选一件作为代表作。排除其它因素,单就书写水平论,我觉得这件《重访晋祠》是可以的,至少能作为备选。这件作品同样作于上世纪60年代,笔笔力道,气势贯通,骨势通达,一气呵成,淋漓酣畅。难得的是,它与行书《沁园春·雪》,在形式、章法、气韵、用笔,甚至作品创作年代和尺寸都有惊人的相似,书写水平难分伯仲。只是《沁园春·雪》较之《重访晋祠》更加内敛饱满,多了几分沉稳;后者较前者更加开张跋扈,多了几分潇洒。其实这很好理解,因为前者的书写内容为毛主席诗词,在创作时肯定抱着敬畏之心,不敢有太多的纵横捭阖,通篇看上去似温文尔雅的儒者。而《重访晋祠》为郭沫若的自作诗,字形章法可以任意摆布,更加随意。所以通篇开合较大,收放自如,如沙场上骁勇悍将手中的长枪大戟。从艺术创作的状态上讲,《重访晋祠》是乎更符合佳作的创作规律。
此件作品乃郭沫若1965年赴山西大寨视察,重游晋祠时所书。写就即赠送与陪同视察的山西省政府某领导。后由当时身边某工作人员一直保存至今。作品其中有着丰富地历史背景和人文掌故,收藏至今极其不易,其价值还望后藏者细细考究。
本拍卖会其他拍卖专场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8156032908 18155173028 18956011098

©2005-2018 zhuoke.cn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