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录号/艺术家:

朱铭 1991年作 太极系列

图录号:374
拍卖信息
拍品名称:
朱铭 1991年作 太极系列
图录号:
374
年代:
艺术家:
朱铭
材质:
作品分类:
尺寸:
55×36×31cm
估价:
开通VIP查看价格
成交价:
RMB:开通VIP查看价格

HK:0
USD:0 GBP:0 EUR:0

拍卖公司:
北京诚轩
拍卖会名称:
北京诚轩2007年秋季拍卖会
专场名称:
中国油画雕塑 总成交额:4944.1万元 成交率:79%
拍卖时间:
2007年11月6日
备注:
声 明:
来源:现藏者得自汉雅轩画廊
“太极”是朱铭雕塑语言成熟以及个人艺术风格确立的重要标志。本件作品创作于1991年,以一大块木质细腻坚硬的桧木木料,大刀阔斧砍斫出太极招式完整大气的轮廓,通体又用钢锯以迅疾的速度切割,保留着细致入微、富有节奏的锯纹,不仅赋予了材料以美感,更强化了太极运动连绵的动势。其圆转如意的神思、涵容内敛的动势, 有一种比精雕细琢更为浑然天成的大气,诠释着天人合一的理想精神境界。朱铭在他的作品里一直追求雕刻的快速,每一次砍削之间,不允许自己有思考的时间,令感觉尽可能摆脱理性设计的束缚,最终达到他从霍去病墓前石雕等传统艺术中领悟到的“大匠不雕”的境界。
太极的精神凝聚了传统文化、尤其是道家宇宙观与人生观精华的深湛智慧,它穷究天人,博大精深,为朱铭的艺术创作带来了开掘不尽的宝藏,而朱铭也以他深厚的修养,将这一题材发挥到极致,创造出不同于西方雕刻范型的新风格,赢得了国际艺坛的瞩目。
艺术即修行
—朱铭的雕刻艺术(拍品编号:374-375)
朱铭的艺术历程,相当富于传奇色彩,他16岁跟随民间雕刻师李金川学习木雕技术,因为天赋极高又能刻苦自修,1968年拜在台湾现代雕塑先驱杨英风门下,开始对现代雕塑艺术长达十余年的研究,并最终从一个民间匠人转变为真正的艺术家。
这样,才有了轰动一时的《乡土》系列雕塑。在这个时期,朱铭主要表现的是早年乡村生活所熟悉的方方面面,尤其是他曾经放牧而朝夕相处的牛,更是他最喜爱的题材,如《牛头》(拍品编号375)。这些早期作品已经显露出他介于写实与抽象间的形式构成,以及他对材料肌理的敏感和对精神内涵的追求。
在经过一个探索时期后,朱铭成功地完成了自己的代表作《太极》系列。据他所说,《太极》的灵感来自于当年追随杨英风习艺时,为了增强体质而学习,并且一直坚持操练的太极拳理。如果说拳法本身还只是一种强身健体的武术的话,那么,太极的精神则是凝聚了传统文化、尤其是道家宇宙观与人生观精华的深湛智慧,它穷究天人,博大精深,为朱铭的创作带来了开掘不尽的宝藏,而朱铭也以他个人的修养,将这一题材发挥到极致,创造出不同于西方雕刻范式的新风格。
朱铭认为“要像和尚一样,从吃饭、穿衣、睡觉,一切生活态度都只为了修佛,绝无他念。艺术家要过单纯而自然的生活,要回归自然,要有童心,才不会被感染,要赶快找回自己,唤回已迷失的你,才能够壮大自己的本性。这就是修行。”从他的表达可以看出,朱铭有一种朴素的禅者的通脱和悟性。正是凭藉这种悟性,而不是从观念出发,朱铭才成为传统艺术“天人合一”理想精神境界的体验者和诠释者。在他的作品《太极系列》(拍品编号374)中,保留着大刀阔斧的雕凿痕迹,同时以圆转如意的神思,涵容内敛的动势,实现了比精雕细琢更为浑然天成的完整与大气。而每一次砍削,他都追求快速和机动,像“反射动作”一般,顺其自然,摆脱设计,决不留下思考的时间,意想不到的效果,“就如一颗蛋的诞生,自然得根本无法拒绝”。就这样“丢繁琐,丢精细,丢那缠缚在手上的技巧和留在脑中的形式,返璞归真,大刀大胆与自心自性相遇,斧凿处,当木头块块落地,技巧与形式扬弃了,精神气韵保留下来”。
朱铭以虔敬的态度面对艺术与宇宙、人生,他和很多艺术名利场中人绝不相同,—艺术不是谋求某种目的的手段,而是自我生命的呈现,是生命的一部分。这也正是传统艺术始终强调的:艺术是人格的表现。根本而言,这才是修行的真谛。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8156032908 18155173028 18956011098

©2005-2018 zhuoke.cn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